为什么福建又称八闽?

如题所述

宋朝中后期至明朝时候,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从宋至清的九百年间,福建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八府建制,故有八闽之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福建的八闽大姓,代表着从北方战乱地区逃到福建的八个姓氏,这八个姓氏在福建落地生根,做出过很多不凡的事迹,所以人们就把福建称为八闽。

其实,历史福建还有七闽的说法。据说,古代居住在这里的闽人,被分为七大部落,故而有七闽的说法。不过,七闽指的是现在的福建和浙南两个地区,所以代指福建不大恰当。

扩展资料:

福建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

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90%,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

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无霜期内陆260-300天,闽东南沿海300-360天,可一年三熟,适宜甘蔗等喜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植物生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福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9
  (1)福建亦称“八闽”,从“闽”字来的。
  有人说,福建因有闽江,故简称“闽”。这种说法不合事实,因为称闽在前,而闽江之得名在后。“闽”在福建,最早是族称,即为福建土著民族之称呼,亦称为“蛮”或“荆蛮”,后来也称为“越”。《史记》吴大伯世家条的“索隐”对“荆蛮”解释说:“蛮者,闽也,南蛮之名,亦称越。”因此,又有人将它们合称为“闽越”。闽到后来既是族称,也兼称地名,即指福建这块地方。因为早期闽人多以蛇为图腾崇拜,所以《说文解字》称:闽是“东南越蛇种”。

  秦以前的福建,一般称“七闽”。《周礼》上有“五戎、六狄、七闽、八蛮”之说,那是因为福建土著民族在秦以前有“七国”即有七个部落的缘故。

  称福建为“八闽”,是在汉人南迁以后的南宋,因为从北宋开始,福建有八个相当于府(郡)的行政单位。这八个相当于府的行政单位,历元、明、清几个朝代基本上无变化,所以八闽之称一直延用下来。

  这当中,从清初康熙年间开始,福建除了原有八个府的行政单位,还有台湾府也属于福建管辖。这样,福建曾有过九个府的年代,所以八闽的福建又有”九闽”之称。直到清光绪十一年(1885 年)台湾建力行省,与福建分治,于是九闽的福建又恢复八闽之称。

  清以后,福建府一级的行政单位有过多次变动,但人们都以习惯来称呼福建为“八闽”。因此,闽和八闽,成为福建的简称和俗称。
  (2)福建最古老名称叫做“闽”。最早的记载见《山海经》第十,《海内南经》曰:“闽在海中”。在那蛮荒年代,或许很多岛屿尚未上升与大陆接壤吧。《周官》曰:“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汉代经学家郑玄援引《国语·郑语》的一句话:“闽芊蛮矣”,以注解“七闽”说:“闽为蛮之别种,而七乃周所服之国数也。”这就是说当时居住在闽地的,有七个部落,都臣服于周,被看做南方的蛮族。《说文解字》曰:“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可能是一种家中饲蛇或祀蛇,以蛇为图腾的民族。

  但是,从什么时候起,“七闽”成为“八闽”了呢?查辞书“八闽”的解说,似有悖于“七闽”乃臣服于周的七种蛮族部落之本义。

  《辞源》“八闽”条:“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 http://www.ce.cn/ztpd/tszt/hgjj/2005/fjwsx/bmcf/200506/14/t20050614_4007294.shtml

  《辞海》解释为:“福建省的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

  这两条都是从封建统治王朝省级建置着眼,来解释其名称来由,而非从“七闽”原义,何时增一闽来解释的。

  其实从唐朝陈元光父子平定泉潮间蛮獠之乱,请建置漳州郡治起,“七闽”遂成“八闽”了。这在陈元光当年写的《请建州县表》里已说得很清楚了。

  他首先点明自己屯戍的地域“地极七闽,境连百粤”,居住在这里的蛮獠,都是“左衽居椎髻之半,可耕乃火田之馀”,他们断发文身,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对付这样化外的野蛮民族,征伐十年,结果“元凶既诛,馀凶复起。法随出而奸随生,功愈劳而效愈寡,抚绥未易,子育诚难”。他总结经验教训,乃认识到“兵革徒威于外,礼让乃格其心”,根本原因“良由职方久废,学校不兴”。政府若把蛮獠编入版籍,看作子民,授予土地,施以教化,让他们得安生,“则民心自知感激”。因而创议“其本则在创州县;其要则在兴庠序”,才能实现“胡越百家,愈无罅隙,畿荒一德,更有何殊?”若令蛮獠诚心归附,就要在政策上一视同仁,才能使中原移民与本地土著和睦相处,共同开发闽南。

  由此可见,居于闽南的蛮獠部落,是从来不曾“臣服于周”的,而介于泉、潮之间广袤的闽南大地,也从未纳入秦、汉、唐的职方,收入版图的。因此,自唐代陈元光“平闽南十八峒”,使蛮獠肯服王法,归唐化里,再建置州县以加强统治,“七闽”遂成“八闽”,增加的一个新归附的蛮族就是蛮獠。

  至于说到“蛮獠”究竟是什么民族。很显然,就是与陈元光父子对阵十年的苗自成、雷万兴的部族。而陈元光又为蓝奉高所害,可见这蛮獠就是后来所谓之畲族了。

参考资料:http://bbs.51sobu.com/archiver/?tid-104964.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4-26
福建历史悠久,春秋时称闽越地,秦时设闽中郡,唐中期设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闽江为最大河流,故简称“闽”。南宋时设一府五州二军八个同级行政机构,又称“八闽”。
第3个回答  2006-04-26
福建省 简称闵,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与浙、赣、粤交界,隔台湾海峡与台岛相望。唐开元二十一年取福州、建州(今建瓯)两州字首得省名,又因闽江为本省第一大河流而简称闵。南宋时期设一府、五州和二军,明代设八府,故也称“八闵”,沿用至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