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罗马人发明的是公历,而中国古人发明的是农历?

如题所述

罗马历其实是阴历。是到儒略历时候给改成的阳历。在古罗马,每月朔日有祭祀召集大家宣布本月的节日之类的内容。calare就是召集,衍生calendes就是朔日,calendrier(法语)calendar(英语)就是日历的意思。

儒略历是希腊的科学家定制的,确实是太阳历。然而古希腊历法,确实是纯粹的阴历。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文明会忽略月相这样的明显的变化。故:(几乎)所有的原始历法都和月亮运动有关!

农历和公历这样的说法,只是一种命名上的区分。从天文学意义上来区分,农历是属于阴阳历,公历是属于阳历,还有伊斯兰历是属于阴历。古人看天空,最直白的,就是看到太阳和月亮,通过长年累月对这两个大天体(看起来)的观察,慢慢地古人总结了一些规律:

1、太阳从这个白天到下一个白天的最高点的时间,总是固定的,于是把这个固定的周期称为日或天。太阳从这个白天的最高点(影子最短)的时间到下一次最高点的这个时间,称之为一天或一日。

2、古人又发现,月亮总是阴晴圆缺,但是这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周期又是固定的,约29到30日(准确是29.5日左右),所以把月亮阴晴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月。

3、最后古人还发现,太阳每天的高度总有细微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带来规律的四季,通过大量的测量和记录,发现太阳从角度最高时到下一次角度最高时,恰好要经历下次春夏秋冬万物的周而复始,于是古人把这个周期称为年。以太阳每年的位置来确定历法计算,就叫阳历,以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来确定历法的计算,就叫阴历。结合两者来计算的,就叫阴阳历。          阳历注重地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比如精确计算一年(公转一圈)的天数,所以从公转(年)的角度说,是比较准确的,通过4年闰一日,一百年少一闰日,把公转与自转之间周期的关系误差缩减到很小很小。这种历法有利于地球公转周期的准确统计。但是它不能反映月亮周期。

阴历则是以月亮阴晴圆缺与地球自转周期关系为基准的历法,我只知道阿拉伯地区对月亮情有独钟,大家可以发现这片地区的国旗几乎都必须有月亮的。这种历法对统计地球公转周期极为不利,繁琐复杂,早就被其他文明抛弃了。阴阳历,是古代最先进的历法,所以阴阳历,兼顾了地球自转,月球公转和地球公转三者之间的关系,大月和小月之间分别是30天和29天,通过闰年增加闰月来弥补公转所缺的天数,这种计算方法把误差缩减到每19年相差一天,所以每19年又要再增加一天,这样,误差就缩小到几万年误差一天的水平了。不信你们看,但凡农历初一,我们都看不见月亮,但凡农历15~16,一定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看月亮,结合当前时间猜今天是初几,或者知道今天是农历几号,结合月亮位置猜现在大约几点。新历有这功能吗?没有的。还有,你们请翻翻万年历,看看自己的出生日期对应的农历,再看看自己19岁公历生日时,对应的农历,要么是同一天,要么是晚一天,这就是阴阳历中对公转周期的一种修补。通过修补来缩减误差。        24节气就是阳历,是以太阳的位置定的,其中先把太阳最高的日子定为夏至,把太阳正午最低的日子定为冬至,然后把中间定为春分和秋分。所以每年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都是那几天,而每年的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都是4月5日?(有时矫正修补时是4月4日)也就只有中国古代长期统一稳定的环境下,才能通过历代天文学家的积累成就如此精密的历法,其他地区战火一糟蹋,很多数据又要重头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1

因为当今世界是天主教(含基督教/东正教)的天下,而当今的“公历”就是天主教历。其次,孙中山改历的时候,中国正好处于西风凛冽的时代。二、罗马人的历法,最开始的时候,也是阴历(或者说阴阳合历),不过他们的历法有点特殊。       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阴历(含阴阳合历),都是固定的月相为一个月的起点,中国是朔;印度有的地区是朔、有些地区是望;阿拉伯/中东地区是新月。       罗马人一个月的起点是不固定的,每两年要插入3/4个月,也就是说,头两年是朔,三四两年变成了下弦,五六两年变成了望,七八两年成了上弦,然后又回到朔。到后来,可能是觉得累的慌,就把这3/4个月分到二十四个月里,于是就成了阳历。       波斯历才是真正的阳历,而且不叫月而叫宫。三、中国古人是反过来的,最开始的时候,发明的是阳历。后来,闲人多了,整天看月亮(传说是黄帝的老婆们,协调黄帝临幸安排表的原因),就改成了阴阳历。 

最开始的历法是阴阳五行历,一年分阴阳五行10个月,阴月36天/阳月37天,以天干记月、地支记日。现在残留的正月正/上巳/端午/七夕/重阳就是阴阳五行历的残留。        后来是四时八节历。两分两至45天后为四立,以四立划分四时(四季),每季91/92天,分为3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四时八节历,是阴阳五行历的减省,每个月拿出6天,组成两个月,放在年中、年尾。黄帝调历,应该也属于阳历。大致是一年有12/13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腊月(年尾闰月)15天,每四年有三年有闰月。现在残留的腊八节、小年,就是黄帝调历的残留,腊八,即腊月腊、腊月之始;小年,就是新一年之始。至于腊八、小年跑到上弦、下弦位置,则是因为平均月长是29.515比朔望月的29.53要短,每11年就漂移2天。黄帝调历的后续发展则是:第一时期,四年三闰变成每16月一闰;第二时期,每16月一闰变成每32一闰;第三时期,则是闰周的精细化(1/33->7/235),正式过渡到了阴阳合历。

第2个回答  2019-07-13
农历和公历这样的说法,只是一种命名上的区分。从天文学意义上来区分,农历是属于阴阳历,公历是属于阳历,还有伊斯兰历是属于阴历。
第3个回答  2019-07-11
文化差异吧,现在各国之间也有很多差异
第4个回答  2019-07-11
文化差别吧。本来也有时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