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下降到什么程度,就需要配助听器了

如题所述

根据国家标准,听力损失程度分为以下几类:
正常听力:小于25dB,属于正常听力范围。
轻度听力损失:26-40 dB,听力障碍者没有或仅感觉轻微的听力下降,一般不影响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使用助听器取决于个人工作以及生活对听力的依赖程度。
中度听力损失:41-60 dB,在距离稍远、有背景噪音、集体谈话的环境下会感到困难,电视音量开的较大,出现打岔现象,分辨率开始降低。正确选择及使用助听器对听力有很大作用,并且保护残余听力。
重度听力损失:61-80 dB,听力障碍者可以在近距离听到大的声音或谈话,甚至可以辨别环境噪音或元音,但不能察觉辅音,助听器可以提高聆听效果,建立基本的交谈能力。
极重度听力损失:大于80 dB,听力障碍者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听力与他人交流了,多需要唇读与肢体语言的帮助,助听器可以帮助听力障碍者与外界的联系,保护听力障碍者的安全,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位听力损失者都可能成为助听器的使用者。
一般超过40 dB的听力损失者就需要要配助听器了,而且越早选配助听器越好。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考虑是否需要选配助听器:
第一,如果听力检查结果证明听力有下降,而且到了需要助听器的程度,那就应该尽早选配助听器;
第二,听觉是一种高级的、综合的、主观的感觉,因此,“需要”同样是一种信号。老年人一旦在生活中感到聆听困难,也意味着需要助听了,应该尽早选配助听器。
一般来说,我们发现听力下降,越早选配助听器越好。
长时间没有声音刺激听神经,听力会渐进下降,听力下降长时间听不到声音,言语分辨也会逐渐下降,这样即便以后戴上助听器听得到声音,但也可能听不清别人说什么,到那时候即便佩戴了符合自己听力的助听器,效果也不那么理想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30
您好,一般来说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当我们听力刚开始下降的时候 ,自己是不会察觉的,因为只有一些细小的声音听不到,几乎对生活没有影响。当我们开始觉得自己听力有些下降,需要人重复,或者声音太小就听不到的时候,有可能就是中度的听损。那么就要尽早的佩戴助听器,防止听功能退化,言语功能退化。不然越到后面,听力越差,反应越慢,佩戴助听器的效果也有限了。
第2个回答  2022-08-12
1 如果听力检查结果证明听力有下降,而且到了需要配助听器的程度,那就应该尽早选配助听器
2听觉是一种高级的,综合的,主观的 感觉 因此 :需要“”同样是一种信号,一旦在生活中感觉聆听困难,也意味着需要助听器了,也应该尽早选配助听器

3一般来说 如果发现听力下降越早选配助听器越好,长时间没有声音刺激听神经,长时间听不到声音言语分别也会逐渐下降这样即便以后带上助听器听到声音,也有可能听不清说话,到那时候即便带了符合自己听力的助听器,效果也不那么理想了
第3个回答  2022-08-02
你好,听力损失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如果日常生活和工作出现交流障碍,不管是听力下降在什么程度都应该考虑助听设备,第一让交流无障碍,其次让言语识别率不会下降
第4个回答  2022-10-01
有人误认为老年人耳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助听器。他们一方面不了解,在效果方面,现在的助听器已非昔日可比;另一方面是担心肋听器会加重听力损失。其实,助听器对老年人有益而无害。
多数专业工作者依靠听力检查结果来确定老年人是否需要使用助听器,这是正确的,但还不够全面。应该从两个角度考虑问题:
第一,如果听力检查结果证明需要助听器,那就立即配用助听器。
第二,即使听力检查结果没有证明非用助听器不可(比如耳聋程度尚不很重),只要老人主观认为自己需要助听器,也一定要配用。
这是因为,听觉是一种高级的、综合的、主观的感觉,再有现代的测听技术也难以展示出其全貌,而自己的主观感受则可以弥补听力学检查的不足。因此,“需要”同样是一种信号。老年人一旦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了听觉困难,都意味着需要助听了,都应该验配助听器。
事实上,有两类人助听器验配宜早不宜迟:
一类是儿童,他们需要借助助听器学习语言。
另一类是老年人,老年人耳聋,也应该尽早使用助听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