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和得的区别及用法

如题所述

用法:用法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词+的+名词。地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词+地+动词;区别:前面的词一般用来修饰和限制的后面的东西,说明的后面的东西怎么样,地前面的词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注意区分词性。即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是起实词作用还是起虚词作用。实词则读实词的音,分别读作dì、dì、dé,虚词则一律念轻声de。注意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即是起主体作用还是起辅助作用。
如起主体作用,则为实词,就按实词来读音和使用;如在句子中仅起辅助作用,便为虚词,应按虚词的读音和使用来处理。注意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它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迅速地融洽了。
在这一复句中,前一分句的“很好”,通过“得”构成谓语动词的补语,说明“怎么样”。此处的“得”,不起实体表义作用,仅处从属地位,应读de。但如将它写成同音虚词“的”或“地”,那“的”既不表示“目的”,“地”也不指“土地”,其词语之间不仅关系混乱,其表意也谬误了。同样,后一分句中的“地”,也不能写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5

“的”、“地”、“得”都是连接前后文的虚词,并无实际的意思也不能单独使用,三者的区别在于用法不同。

1、“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用于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他是一个长相帅气(形容词)的男孩(宾语)。

2、“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如何,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她真是傻(形容词,作谓语)得可爱(副词)。

3、“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一般用“地”前面的词语形容“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他难过(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不及格的事实。

扩展资料

1、“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3、“的、地、得”记忆口诀:

名词跟着白勺跑(的),

动词跟着土也跑(地),

动词后面双人到(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11

三者的区别在于用法不同。

“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如:他是一个长相帅气(形容词)的男孩(宾语)。

“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如:他难过(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不及格的事实。

“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如:她真是傻(形容词,作谓语)得可爱(副词)。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温馨提示: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后形前“双人”得。

第3个回答  2020-11-20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一一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

+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一一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

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12-21

一、区别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二、用法

1、“的”

用法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如:好吃的食物、晴朗的天空、美丽的女孩、可爱的小朋友、温暖的阳光、颤巍巍的双手、饱经风霜的面庞。

2、“地”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如:迅速地奔跑、紧张地注视着前方、淡定地往前走、哗啦啦地下着雨、快乐地笑、疯狂地摇摆。

3、“得”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如:跑得慢、吃得很撑、安静得连根针都能听得见、打呼噜打得很响、笑得弯了腰、吓得哭了。

扩展资料

的得地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分词性。即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是起实词作用还是起虚词作用。实词则读实词的音,分别读作dì、dì、dé,虚词则一律念轻声de。

2、注意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即是起主体作用还是起辅助作用。如起主体作用,则为实词,就按实词来读音和使用;如在句子中仅起辅助作用,便为虚词,应按虚词的读音和使用来处理。

3、注意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它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迅速地融洽了。

在这一复句中,前一分句的“很好”,通过“得”构成谓语动词的补语,说明“怎么样”。此处的“得”,不起实体表义作用,仅处从属地位,应读de。

但如将它写成同音虚词“的”或“地”,那“的”既不表示“目的”,“地”也不指“土地”,其词语之间不仅关系混乱,其表意也谬误了。同样,后一分句中的“地”,也不能写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的 (汉语文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 (汉语汉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