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规律有哪些

如题所述

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的区别:强度律侧重于选择强度最大的那一个,即在众多刺激中,寻找强度最大的一个刺激。

感知规律的分类包括强度律、差异律、对比律、活动律、组合律、协同律、观注律等。

1.强度律。

对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一般人对雷鸣电闪是容易感知的,因为它的感知强度很高,而对于昆虫的活动,如对蚂蚁行走的声音就难以觉察。

2.差异律。

这是针对感知对象与它的背景的差异而言的。凡是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被感知得越清晰;相反,凡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小,对象就被感知得越不清晰。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这点红就很容易被感知。

3.对比律。

凡是两个显著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事物,就容易被清楚地感知。因此,在观察中要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甚至还可以制造对比环境。例如观察的高矮对比,色彩对比。

4.活动律。

活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容易感知。魔术师用一只手做明显的动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另一只手却在耍手法以达到他的目的。

5.组合律。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式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观察对象容易形成整体而为我们清晰地感知。因此,在实际观察中,要把零散的材料或事物,按空间接近、时间连续、形式相同或颜色一致的形式组合起来进行观察,从而找出各自的特点。例如在一堆乱物件中选大小相差不远,颜色相近的若干件,排列起来比较,就可看出彼此的差异。

6.协同律。

指在观察过程中,有效地发动各种感知器官,分工合作,协同活动,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也指同时运用强度、差异、对比等规律去观察对象。

7.观注律。

养成持久的观察习惯。贝弗里奇说:“培养那种以积极的探究态度观注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的学术知识更重要,这种说法并不过分。”一个人有了持久的观察习惯,他能克服观察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把观察进行到底。而观察力就正是在这种“锲而不舍”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结:

从上述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强度律更多的强调是一个刺激被感知到,只有这个刺激被呈现的强度足够大,才能被感知。如教师讲课时的抑扬顿挫,提高感知对象的强度,并要注意那些强度很弱的对象,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差异律则强调两个刺激,一个背景一个对象,只有对象与背景的差异足够大!对象才能被选择出来。

如鹤立鸡群,鹤就容易被感知,相反白幕上印白字,则几乎无法辨认。对比律虽然也涉及到两个刺激物,但并不像差异律突出主次关系,只是强调两个刺激显著不同甚至互相对立,更容易引起对两者的同时关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