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的第二次北伐,造成了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桓温第一次北伐,目标直接锁定前秦帝国的都城长安,最终却无功而返。所以在他决定第二次北伐时,就将目标锁定了中原。

中原是一个四战之地,在诸强并立的局势下,强占中原弊大于利。除了桓温的第一次北伐之外,东晋的数次北伐都以中原为目标,也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桓温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但他依然选择了进军中原,这只能证明一点:桓温的第二次北伐,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战争一旦打响,桓温就能名正言顺地任用亲信,把他们放在关键的位置上。随着战争进程的深入,桓温及其亲信的控制力就会越来越强。




听说降而复叛的姚襄正在围困洛阳,桓温立刻率军营救,这也是桓温无心北伐的第二个证据。

自西晋帝国倒塌之后,洛阳就再也没被什么像样的实力派长期占领过。当地人口大量逃亡,当地经济一蹶不振。再加上这里四通八达,防守极为困难。

如果桓温真想北伐,就一定不会把洛阳当回事。在北方未定的前提下,强占洛阳毫无意义。只要控制了北方的大多数地区,洛阳自然逃不出桓温的手心。如果无法控制北方的大多数地区,强占洛阳只能是给自己找麻烦。

姚襄围困洛阳,也就是打个秋风,他绝没有强占洛阳的胆量。当他听说桓温率军解救洛阳之后,立刻就选择了撤军。

师次伊水,姚襄屯水北,距水而战。——《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




桓温解救了洛阳之后,点名让谢尚来洛阳镇守。谢尚回复桓温:“我病了。”并在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谢尚虽然去世了,但与谢尚级别差不多的人还是有的。可最终被派去镇守洛阳的,却是毛穆之、戴施、陈午和陈佑等人。

随温平洛,入关。温将旋师,以谢尚未至,留穆之以二千人卫山陵。——《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毛穆之、戴施、陈午和陈佑是什么级别的人物?和谢尚相比,这几位老兄全都不入流。顶级豪门士族为什么没有派出代表镇守洛阳呢?就是因为此时的洛阳毫无价值。

这么一群不入流的人,带着两三千人的杂牌军,像模像样地跑到洛阳当镇守。可就是这样一个无厘头的组合,却守卫了洛阳长达九年。难道这几人都是被埋没的大才吗?当然不是。真实的原因是:前秦帝国和前燕帝国对洛阳同样没兴趣。

之所以要费这么多笔墨介绍洛阳的尴尬地位,就是不希望大家尬吹桓温。至少在桓温第二次北伐的时候,收复洛阳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距离真正的收复中原还差得远呢。




还有人说:桓温不仅收复了洛阳,还打败了姚襄,第二次北伐还是有成果的。

与其说桓温打败了姚襄,不如说桓温赶走了姚襄。因为桓温并未真正击败姚襄,只是姚襄不愿意在中原跟桓温拼消耗。所以在桓温介入后没多久,姚襄就转进西北,找前秦帝国玩命去了。

襄寻徙北屈,将图关中,进屯杏城,遣其从兄辅国姚兰略地鄜城,使其兄益及将军王钦卢招集北地戎夏,归附者五万余户。——《晋书》·卷一百十六·载记第十六

从这个角度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凭姚襄表现出的实力与雄心,应该不是败给桓温之后逃到西北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5
第二次北伐是一次成功的大胜,姜维派出当时在蜀国还算强势的王平攻打魏国,曹爽大败,差点就攻入关中,可惜还是功亏一篑
第2个回答  2021-03-15
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颗粒无收,没有任何的粮食可以吃,成为了真正的乞丐。
第3个回答  2021-02-06
收复许昌,前秦把张遇所部和陈等居民迁往关中,只留少数秦军驻防,谢尚总算收复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