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三传中左传在汉代不受重视?

如题所述

《左传》在西汉时属“古文经”,并成为“古文经”中的主要经典。由于汉代经学家的门户之见,它长期不能立于官学,未取得设置博士的合法地位。但由于它本身的学术价值,却能在民间广泛流行,并得到不少著名学者的研习和赞赏。西晋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始将《春秋》与《左传》合编为一书,博采汉儒解说,考订异同,自成专门之学。其后《左传》的地位逐渐超过《公羊传》和《谷梁传》。
公羊、谷梁因为都写于汉代,自用汉代通行文字,所以称为今文。左传一则出于屋壁,二则传于民间,未得立学官。在西汉哀帝时,刘歆力争,而被「今文家」所否定。否定理由之一,是「左氏不传春秋」。
左传是否传春秋,只有就左传本身来考察。上文征引过桓谭新论的话,「左氏传于经,犹衣之表裹相待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户思之十年,不能知也」。反过来,若有传无经,也有许多费解处,还有更多史事阙文。如:
成十七年经云:「夏,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传云:「公会尹武公、单襄公及诸侯伐郑,自戏童至于曲洧。」传仅云「诸侯」,离开经,不知道「诸侯」是哪些国君。同样,襄十年经云:「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襄十年传云:「春,会于柤,会吴子寿梦也。」若没有经文,谁知道哪些人在柤地相会。
桓谭说,经不能离开左传,其实,左传也不能离开春秋经。不过左傅的解经,不像公羊和谷梁。据汉书艺文志,春秋家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现存董仲舒春秋繁露。何休公羊解诂和唐人徐彦的疏都曾采用或征引严彭祖、颜安乐的遗说,有所谓「五始、三科、九旨、七等、六辅、二类、七缺」之义,现在看来,不是穿凿附会,便是迂腐迷信。另外谷梁传大多同于公羊,所以前人以两传并论。
左传直接解释经文的话比较少,但基本上是必要的。如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左传不像公羊传,把「元年」、「春」、「王」、「正月」、先截成几段,加以无谓的解释,又综合起来,从词的顺序加以臆测。左传仅说:「不书卽位,摄也。」所以司马迁作史记,在鲁世家中,用左传,而不用公羊和谷梁。没有必要,左传不但对经文不加任何解释,而且连春秋经本文都不写。所以左传有不少的无传之经。杜预很懂得左传体例,假若经文和传文相类,如文公元年传「夏四月丁巳,葬僖公」,和春秋「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好像无所增加和说明,而杜预却注云:「传皆不虚载经文。」那么,为什么这里「虚载经文」呢?杜预认为后文「穆伯如齐始聘焉……」这条传文应在「葬僖公」下,就是孔颖达疏所说的「既葬除丧,卽成君之吉位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又称《春秋左氏传》和《左氏春秋》,相传春秋末年德国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载了上至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至鲁衰公元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近三百年历史。

《左传》记载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角逐以及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立法金石、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谚语等。它是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情况的一枚钥匙。

从史学价值上看《左传》代表了先前史学的最高成就,确立了编年体史书的地位,对后世产生的很大的影响。它擅长于技术战争,善于刻画人物。书中文字简练生动,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庄公名寤生,因出生时难产,母亲姜夫人很不喜欢他,而他的弟弟段却长得一表人材,很受母亲宠爱。寤生因是长子,所以被立为太子。后来,母亲姜夫人和段密谋起兵造反,造反失败,段被处死。段死后,就命令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把母亲迁置到了颖地安置,并发下毒誓:“不及黄泉,不再相见。”颖谷有个地方官叫颖叔考,为人非常正直,见到郑庄公把母亲驱到颖地,说道:“母亲虽然不像母亲,但儿子能够不像儿子吗?”颖叔考就献计:挖一条邃道,一直通到黄泉,在里面建一间屋子,先把姜夫人迎到屋子里居住,然后母子再在屋中相见,这不就是黄泉相见了吗?母子二人在隧道里抱头痛哭,和好如初。庄公的这份孝心深深感动了我。
第2个回答  2020-11-10
左传 : 左传,春秋左氏传,中文古典典籍,编年体,左传,编年体,历史,汉朝,谷梁传,左丘明,司马迁,《 左传 》是中国古代一部 编年体 的 历史 著作。《左传》全称《 春秋左氏传 》,原名《 左氏春秋 》, 汉朝 时又名《 春秋左氏 》、《 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 公羊传 》、《 谷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或称《春秋古文》(《史记·吴世家》)。西汉末年刘歆所见到的则称“古文《春秋左氏传》”,《左传》就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刘歆认为《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他就拿传文去解经,使之互相说明。在汉代,《春秋》与《左传》本来是各自单行的,晋代杜预在刘歆、贾逵等前人解释的基础上,把“经”(《春秋》)与“传”(《左传》)按纪年合并到一起成为一部书,而加以系统解释,这就是《春秋经传集解》。六朝人书《左传》
展开剩余51%
0 抢首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