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公积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如题所述

资本公积可以理解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根据会计准则有关规定,资本(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可以计入资本公积的贷项。资本公积要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呢?
我们来通过以下三个案例,具体说明资本公积的账务处理:
一、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A公司为非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收到B公司500万元的现金投资,但公司注册只需要360万元,于是就有股本溢价140万元,则相应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500
贷:实收资本36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40
注:如A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则做以下分录:
借:银行存款500
贷:股本36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40
二、接受捐赠资产
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率25%,接受现金捐赠80万元,当年年度公司利润总额为210万元。假设除接受捐赠资产外,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则做以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80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80
接受捐赠资产的应纳税所得额=80×25%=20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8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0
三、拨款转入
A公司收到国家拨入用于技术改造的专款85万元,公司以85万元购入技术改造所需设备,则做以下会计分录:
收到国家拨款转入:
借:银行存款85
贷:专项应付款85
购买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85
贷:银行存款85
法定财产重估增值
资本公积是什么?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它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
根据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以下四个内容可计入资本公积的贷项:
1、资本(股本)溢价;
2、其他资本公积;
3、资产评估增值;
4、资本折算差额可以。
资本公积主要分为两类:
一、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主要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等;
二、不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主要包括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和关联交易差价等。
对于这类资本公积项目,会计处理上,首先将其计入“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股权投资准备”和“关联交易差价”科目,在相关资产处置之前,不得用于转增资本。企业用上述第一类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后,资本公积余额勿需最低保留注册资本的2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