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学院的办学历史

如题所述

1913年4月,学校前身四川职业学校,首次招生。
1913年8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1924年8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第一职业学校。
1925年10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第一工科高级中学校。
1934年8月, 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0年1月,学校由川西行政公署文教厅接管。
1950年11月,学校更名为川西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2年7月,学校划归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文教厅、工业厅管理。
1952年9月,学校划归四川省工业厅管理。
1952年11月,学校更名为四川成都工业学校。
1953年8月,学校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二局西南分局管理;9月,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二局管理,更名为西南第二工业学校;12月,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管理。
1955年9月, 学校更名为成都工业学校。
1956年4月,更名为成都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1956年9月,学校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工业管理总局管理。
1958年3月,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十工业管理总局管理。
1960年9月,学校划归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十工业管理总局管理。
1963年5月, 学校划归第四机械工业部管理。
1968年10月,学校更名为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
1982年5月, 学校划归电子工业部管理。
1987年9月,学校划归四川省人民政府电子工业厅管理。
1993年2月,学校更名为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5月,学校划归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厅管理。
2012年5月,学校升格更名为成都工业学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5

成都工业学院的办学历史是

1935年7月,学校从包家巷迁往学道街,此处原为四川省立工学院校址。由于接收了学校留下的大部分设备、仪器、标本、图书,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实力大大增强。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迁至重庆办公,之后国民政府也迁至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四川成为大后方,成都地位得以提升,学校也受到教育部的重视。

1944年,教育部又要求学校增办航空机械技术科。学校因此将机技科二、三年级三个班改办为航技科第三、四、五班。教育部长陈立夫并于7月29日签署训令,拨给学校飞机及发动机等以供学生实习,而这些都是学生自发从十里之外搬运回学校的。

抗战八年,学校不仅办学从未中断,且规模日益扩大,专业得到拓展,质量明显提高,养成众多栋梁之材。据初略统计,八年中学校招生人数超过2000人,毕业700余人(1913至1949年招生约5000人,毕业约2000人)。以1943年为例,当年招生227人,毕业122人,在校生人数452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