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系列|第6讲-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上)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以土木结构为基石,展现出与西方砖石建筑截然不同的风貌。宫殿与坛庙的辉煌,如须弥座下的木构殿堂,彰显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采用抬梁式结构,复合梁架如同骨骼,柱、梁之间巧妙配合,大木作与小木作</分工明确,清代工部将建筑分为大木大式和小木小式,斗栱、间架和出廊等元素成为其标志性特征。



尺度与布局</是古代中国建筑的灵魂。汉以后,建筑的开间多为奇数,宫殿以五、七开间为尊,如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十一开间的格局尽显皇家气派。开间名称随位置而异,明间、次间等区分了空间层次。宋代建筑风格多样,清代则强调等距,而宋代的变化更为丰富。



柱子是建筑的支撑,内外柱的区分精细入微。檐柱、金柱等名称体现了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宋代以后直柱增多,柱础用石,柱身为圆木,卷杀与收分则增添了装饰美感。柱径与高度的比例随时代演变,反映了结构技术与木材资源的变迁。古希腊的视觉矫正法在宋辽建筑中也有所体现,通过檐柱生起和侧脚增强稳定性。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设计巧妙,如“金厢斗底槽”常见于山西佛光寺大殿,其内、外柱结构展现了单槽和双槽的对比。殿门多采用分心斗底槽,如独乐寺山门,而减柱造与移柱造的技艺,如五台佛光寺文殊殿和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展示了匠人精湛的技艺。在隆重建筑中,副阶周匝和各种构件如额枋、平板枋和雀替,共同构建出古雅的空间布局。



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可以参考潘谷西的《中国建筑史》和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而想要亲身体验这份历史与艺术的交融,不妨探访广州广信观内外教育中心和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地教学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