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如题所述

【答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状况。(1)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例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诗人把自己的满腔愁绪都灌注到赏秋过程中,这意味着原有的带有现实功利色彩的愁怀被暂时地稀释或化解了,变成了无功利的个人的触景生情。不过,这种无功利的触景生情实际上在深层也有着功利性目的,即个人的失意被提升到中国文人的一种普遍的精神高度。(2)形象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在文学中,理性是以特殊的形势存在的。文学是形象的,但存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例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出诗人有关归隐田园的理性意图。然而,这种理性意图却不是由哲学推理方式而是通过活生生的形象描绘去实现的。诗人的归隐田园的理性意图往往隐藏在活的形象的审美直觉中。(3)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情感;认识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倾注了作荐强烈的情感评价,例如卡西莫多的外丑内美,主教的外善内恶等。而这些人物也表达客观理智认识,是可以被归纳出来的,如雨果本人所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