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构陷风波亭是偶然还是必然?

如题所述

将军本无罪,拥兵即为罪。

功高震主,从来都是取祸之道;

自毁长城,绝非只有宋廷为之。

岳飞被害风波亭,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是其强大实力与赵构皇权之间的矛盾发生发展的必然结果。通俗地说,岳飞的实力已经威胁到了赵构的皇权。赵构必欲除之而心安。


岳家军就好比一柄锋利的宝剑,它可以是赵构安身立命的倚天长剑,也可能成为悬在南宋小朝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就看剑柄握在谁的手里。

岳飞曾经是赵构信赖有加的“倚天长剑”。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金兀术占领建康府后,亲率主力追赶赵构。赵构由越州逃向明州,随后又从明州乘船,逃到海上避难。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而不可终日,肝胆俱丧而阳物不举。其狼狈之情可见一斑。

当此之时,诸军皆溃而岳飞独战。以孤军两千夜袭溧阳、转战广德,六战六捷。历尽艰险由奋战不止。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岳飞率军在常州截击金军,四战皆捷,擒女真万户少主孛堇等十一人。赵构猛然发现大宋还有这么一支精兵劲旅。仿佛万古长夜里天际出现的那一抹亮光,照进了赵构的心里,给他安慰和希望。于是赵构本能般地抓住这根救命稻草,给岳飞发去了诏令,命他伺机恢复建康。

这是岳飞首次得到朝廷诏书。从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慷慨从戎。四年间前后大小数百战,一片丹心终于被朝廷知晓。万岁圣上,终于知道世上有岳飞此人。千年之后,键盘之前,我们也可以想见岳飞在接到诏书时,内心的激动与欣慰、委屈与感动。当此君臣相遇之际,谁会想到风波亭上的那一杯毒酒、西子湖畔的那一处孤坟。

带着万丈豪情,岳飞又踏上了征途。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二十五日,岳飞率军在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五月初,岳飞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领骑三百、步兵二千,大破金军,进据新城。又追至靖安,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一举收复建康。这一战,被说书艺人演义为“牛头山八百破十万”。建康之战历时半月,岳家军仅斩女真兵就“无虑三千”,擒获二十多名军官。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五月下旬,岳飞亲自押解战俘去行在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宋高宗赵构。

他向赵构提出了“由自己益兵守淮,拱护腹心”的建议。赵构深以为是,并赐予岳飞金带、马鞍等物。一年之前刚刚经历“苗刘兵变”的宋高宗,急需掌握一支忠于自己武装力量。千年之后,键盘之前,我们可以想见赵构在召见岳飞时,内心的激动与欣慰、委屈与感动。当此君臣相遇之际,谁会想到风波亭上的那一杯毒酒、西子湖畔的那一处孤坟。

带着浩荡皇恩,岳飞又踏上了征途。从绍兴元年至三年(1131-1133年),岳飞先后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乱,升任神武后军统制。为了表彰岳飞的忠勇,宋高宗赵构亲赐御书“精忠岳飞”,又将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拨归岳家军,岳家军兵力得到扩充,达到三万余人。 绍兴四年(1134年)七月,岳飞率部,收复襄阳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信阳军),震动天下。高宗接到岳飞的捷报后,对胡松年说:“朕虽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胡松年说:“唯其有纪律,所以能破贼。” 

岳飞因功被封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成为有宋一代最年轻的建节者。绍兴五年(1135年)五月,岳飞平定洞庭湖杨幺起义,扩军五、六万,岳飞以平杨么之功加检校少保,进封武昌郡开国公,后又升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几年间 ,岳飞真如高宗的倚天长剑一般,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当此之时,高宗对岳飞的宠信无以复加,岳飞对高宗的忠诚天地可见。倘若没有后面的故事,这必将是一段名将遇明主的千古佳话。可惜物极必反,随着岳飞实力的急速增长,君臣之间悄然间产生了嫌隙。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赵构把岳飞召至“寝阁”,向岳飞授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 准备将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隶属于岳飞。如此一来,岳家军的兵力将达到15万人,相当于南宋一半的兵力。可以说高宗此举是将自己的性命和天下安危都交给了岳飞。我们现在猜测极可能是高宗被岳飞的精忠所感动、被美好的中兴前途所股东,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

岳飞见部队行将扩充,收复中原有望,心情异常激动,便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 。岳飞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所以说,是否“迎回二圣”根本不是高宗杀岳飞的原因。

赵构御览岳飞奏疏后,亲赐御札嘉奖。但是,赵构终究是赵构,他没有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他经历了太多的出卖与背叛,对领兵大将的不信任已经深入骨髓血脉。岳飞虽忠,也须提防。所以很快反悔,收回成命。岳飞胸中积忿,竟然辞职不干了。赵构闻知岳飞辞职,三番五次派人说情,岳飞才答应受诏朝见,还军视事。千年以后,回看这段历史,我们也能明显感到岳飞的飞扬跋扈。千年之前的宋高宗却不得不耐着脾气再三请岳飞出山。只是 岳飞的跋扈已经在赵构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仇恨的火苗已经燃烧。

所以等到淮西兵变,江北防御空虚。岳飞上书表示愿率军进屯淮甸,拱卫建康之时。赵构只让岳飞到江州驻扎。防范之心昭然若揭。当年九月、十月间,岳飞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为了表示对高宗的忠诚,在入觐时向赵构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以示高宗之正统。不想却揭开了赵构不能生育的伤疤,触犯了外臣干预皇储的大忌。赵构对此深为不满,责备了岳飞。君臣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渐加深。若事情就此打住,君臣之间的感情或者还能维持。

然而,在“对金是战是和、对金战略进攻方向”等重大问题上,岳飞与高宗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高宗主张持重为上,与金议和;岳飞坚决主战;高宗主张以淮南为主要战略方向,打好防守反击;岳飞主张以襄阳、鄂州为基地,直捣开封。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南宋与金朝订立和议,岳飞上表反对,君臣之间裂痕加深。紧接着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兵撕毁和议,再次南下,分兵两路向陕西和河南大举进攻,在很快夺回了河南、陕西之后,又率大军向淮南大举进攻。淮南是保卫京城的最后防线,所以宋高宗急忙下诏岳飞从鄂州出击,千里驰援。但是岳飞却想从鄂州北上,直捣开封。宋高宗深恨岳飞不听将令,已经动了除掉岳飞的心思。

绍兴十年(1140年)六、七、八月间,岳飞不顾高宗“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的命令,大举北上,挺进中原,取得一系列胜利,兴复中原,直捣黄龙指日可待。高宗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前线战局,深恐岳飞兵败,一日之间连下12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悲愤至极“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这时,岳飞对宋高宗已经彻底失望。岳飞回到行朝,不再像以往慷慨陈词,只是再三恳请朝廷解除其军职,归田而居。赵构以“未有息戈之期 ”为由不许。在赵构看来,岳飞这一次请辞,又是在赤裸裸的要挟朝廷,是在向皇帝公然发泄不满。

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完颜兀术再度领军南下。二月,岳飞领兵第三次驰援淮西。高宗原本想在淮西,大会诸军与金兵来一场大决战,以彻底消灭金兵主力。但这一次驰援岳飞行动十分迟缓(这也是岳飞被杀的主要罪名之一),没有及时赶到战场。所以最后淮西保卫战虽然取得了胜利,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高宗对此极为不满,认定岳飞已经离心离德,有反叛之心。此时的岳家军,已经成为悬在赵构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得不除。一场针对岳飞的阴谋开始了。后面的故事,读书的时候我不愿意看,写东西的时候也不愿意写了。是不是有很多也像我一样,读了很多遍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却不愿意看一次走麦城。是不是有很多人也像我一样,读了很多遍郾城大战、颖川大战,却不愿意看一次风波亭。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高宗之所以一定要杀岳飞,我们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岳飞的实力太过强大,已经到了动摇赵构皇权的地步。偏偏岳飞又不怎么听话,在主要战与和、战略进攻方向等重大问题上有着严重分歧。严重到岳飞可以不顾赵构安危擅自挺进中原发动战略进攻的地步,严重到赵构已经失去对岳家军控制的地步。最后赵构对岳飞是深深的失望了,深深的愤恨了。于是,举起了他的屠刀。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死在了阴暗的朝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4
岳飞在淮西之战的表现令赵构非常愤恨!调至枢密院后,还不安份,妄图重新执掌兵权,赵构就痛下杀手了!
第2个回答  2020-12-29
岳飞被陷害是必然的,因为岳飞他非要北伐迎回二帝,这触犯了宋高宗赵构的大忌,因此他不能容下岳飞。
第3个回答  2020-12-29
岳飞被构陷是必然的事情,因为想杀岳飞的是当时的皇上赵构,宋朝的国策就不允许武将发达。因此岳飞是必须死的。
第4个回答  2020-12-27
我觉得是必然,这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政见不同,还有就是他们的存在对彼此的利益造成了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