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 ),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 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 )、华容道义释( )、过五关、水淹( )、败走( )。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脸人口的事迹,如火烧( )、七擒( )、六出( )、空城计智退( )、挥泪斩( )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 ),使丈八蛇矛枪的( )和使( )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进英雄.是非成败专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列如:舌战群儒,( ) ( )

7.成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
故事( )

成语( )
故事( )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 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脸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进英雄.是非成败专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陪了夫人又折兵)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列如:舌战群儒,(火烧赤壁) (七擒孟获)

7.成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
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成语(刮目相待)
故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4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 ),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 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骑 )、华容道义释(曹操 )、过五关、水淹(七军 )、败走(麦城 )。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脸人口的事迹,如火烧(新野 )、七擒( 孟获)、六出(祁山 )、空城计智退( 司马懿)、挥泪斩(马稷 )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 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 张飞)和使( 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进英雄.是非成败专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列如:舌战群儒,(孔明巧布八阵图) (诸葛亮智算华容 )

7.成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擒贼擒王)
故事(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历史消息】空城计本来是讲曹操的,是作者强加到诸葛)

成语(上屋抽梯)
故事(后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琦,不喜欢长子刘琮。刘琮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儿子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刘琦感到自己处在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有一天,刘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刘琦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亮见状,无可奈何,便给讲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想谋害晋献公的两个儿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骊姬居心险恶,只得逃亡国外。申生为人厚道,要尽孝心,侍奉父王。一日,申生派人给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骊姬乘机用有毒的食品将太子送来的食品更换了。晋献公哪里知道,准备去吃,骊姬故意说道,这膳食从外面送来,最好让人先尝尝看。于是命左右侍从尝一尝,刚刚尝了一点,侍从倒地而死。晋献公大怒,大骂申生不孝,阴谋杀父夺位,决定要杀申生。申生闻讯,也不作申辩,自刎身亡。诸葛亮对刘琦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令湖北武昌西),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

刘琦引诱诸葛亮“上屋”,是为了求他指点,“抽梯”,是断其后路,也就是打消诸葛亮的顾虑。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诱敌人,然后截断敌人援兵,以便将敌围歼的谋略。这种诱敌之计,自有其高明之处。敌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所以,你应该先给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以方便。等敌人“上楼”,也就是进入已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拆掉“梯子”,围歼敌人。

安放梯子,有很大学问,对性贪之敌,则以利诱之;对情骄之敌,则以示我方之弱以惑之;对莽撞无谋之敌,则设下埋仗以使其中计。总之,要根据情况,巧妙地安放梯子,致敌中计。

《孙子兵法》中最早出现“去梯”之说。《孙子.九地篇》:“帅兴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这句话的意思是把自己的队伍置于有进无退之地,破釜沉舟,迫使士兵同敌人决一死战。

如果将上面两层意思结合起来运用,真是相当厉害的谋略。
)
第2个回答  2008-08-10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 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脸人口的事迹,如火烧(博望坡)(解释一下啊,《三国演义》中写的是他烧的,但是历史上不是他,而是刘备烧的)、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再解释一下《三国演义》是这么说的,但是关羽做战时都用枪 因为青龙偃月刀太重了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进英雄.是非成败专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1老当益壮 说的是黄忠 2)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列如:舌战群儒,(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7.成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故事(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少年时即随姊夫邓当渡江。吕蒙的姊夫邓当为孙策部将,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邓当死后,吕蒙代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 ‘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孙子曾经说过:‘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 (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成语(望梅止渴)
故事(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第3个回答  2008-08-04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 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脸人口的事迹,如火烧(新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进英雄.是非成败专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列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

7.成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乐不思蜀)
故事(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成语(锦囊妙计)
故事(东吴大将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诸葛亮识破此计,决计派赵云伴随刘备入东吴成亲。临行,诸葛亮悄悄对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到东吴,我给你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到东吴后依计而行。”后来赵云果然依计而行,保刘备成亲,并携新夫人安全返回荆州,使得周瑜的计谋成为泡影。只落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谈。“锦囊妙计”本意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算。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方法。)
第4个回答  2008-08-07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 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脸人口的事迹,如火烧(新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进英雄.是非成败专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列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

7.成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乐不思蜀)
故事(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成语(锦囊妙计)
故事(东吴大将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诸葛亮识破此计,决计派赵云伴随刘备入东吴成亲。临行,诸葛亮悄悄对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到东吴,我给你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到东吴后依计而行。”后来赵云果然依计而行,保刘备成亲,并携新夫人安全返回荆州,使得周瑜的计谋成为泡影。只落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谈。“锦囊妙计”本意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算。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方法。)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以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霸为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所著的《三国志》等正史材料,罗贯中结合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写成本书。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人物个性鲜明,塑造出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不仅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风亮节,而且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同时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则是一位奸雄,生活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位政治野心家;关羽则“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这些个性鲜明的小说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有很大差别的,希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的时候有清醒的认识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三国演义》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资料:http://www.du8.com/books/sepaial.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