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看名著有哪几本?

如题所述

高一必看名著有哪几本?

    《红楼梦》曹雪芹

    《三国演义》罗贯中

    《骆驼祥子》老舍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女神》郭沫若

    《子夜》矛盾

    《家》巴金

    《茶馆》老舍

    《围城》钱钟书

    《谈美书简》朱光潜

1.《红楼梦》曹雪芹

故事梗概: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刘姥姥和外孙板儿进城,见宁荣街豪华无比,忽然记起女婿王狗儿和荣府王夫人同族,以探亲为由,欲进荣国府,门官嫌其粗俗,拒之门外。贾府史太君被称为老祖宗,女儿贾敏嫁姑苏林如海,生女黛玉,贾敏早逝,贾母接黛玉来贾府居住,祖孙见面悲泣。贾母爱孙宝玉进来。才使贾母稍慰。宝玉出生时口衔“通灵宝玉”,所以取名宝玉。宝玉和黛玉一见投缘,问及黛玉无玉,就要摔自己的玉,被二嫂王熙凤劝解。刘姥姥入府,所见都是平生第一次,常把贾府侍女当小姐跪拜,笑话不断。后见熙凤,熙凤送了些银钱,打发姥姥出府。宝玉父贾政命宝玉在家读书,聘贾代儒为师,代儒孙贾瑞和和贾政庶子贾环一同读书,环顽劣,受父亲责备,嫁祸于宝玉,贾政怒责宝玉。贾母闻讯,与王夫人来,护宝玉去。贾母怒责贾政,贾政低头受责。王夫人妹嫁薛氏,也来贾府居住。薛姨妈有女宝钗,项间常佩一金锁,希望与宝玉结成金玉姻缘,觉得黛玉性妒,不向外人露其意。黛玉心地坦率,话语尖刻,贾府上下多扬宝钗而抑黛玉,只有宝玉对黛玉爱之唯恐不深,虽然常有细小误会,却是一对欢喜冤家。贾瑞见熙凤,慕其美色,心存非分之想,熙凤与侄儿贾蓉设计陷害。贾瑞中计,得病而死。刘老老二次入荣国府,贾母设宴大观园,刘老老酒醉,笑话连篇,又误入怡红院,被袭人送出。刘姥姥回乡时,府中上下,赠送很多。贾琏私娶尤二姐为外室。熙凤探知,假意接入府中又加以幽禁虐待,贾琏不能禁,尤二姐不堪忍受,吞金而死。宝玉和黛玉因小事又不和,宝玉来到园中,听到黛玉葬花词,感极而泣,二人又言归于好。宝玉因信黛玉侍女紫鹃的话,以为黛玉回南,痴病大发。熙凤以移花接木计说动贾母,把宝钗许配给宝玉。宝玉以为娶的是黛玉,满心欢喜。但黛玉已知实情,在宝玉成婚时,焚稿后咯血而亡。宝玉见新娘是宝钗,大惊奔出,声言去当和尚。熙凤三次设计丧三命,罪孽深重,心事重重,追悔莫及。荣国府因多纳婢妾和王熙凤重利盘剥被查封,刘老老又到贾府,见状大惊而去,途经一破庙,想进去休息,见宝玉为和尚,在门外念经。正惊讶时,一声钟鸣惊醒,发现只是一场春梦,自己还在乡间家中。

2.《三国演义》罗贯中

故事梗概: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先有董卓,袁术自立为帝,后都失败,此时,曹操袁绍两雄并起。当时,河北袁绍因其势大,故而专断恣意与官渡之战败北。后曹操平定北方后,南下欲一统河山,刘备(世称刘皇叔)此时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又与东南孙权联手,以周瑜之计打破曹军。于是三国鼎力。后刘备又用庞统之计,夺取西南近50余州,诸葛亮又七擒孟获。后因关羽失荆州被孙家斩首,张飞亦不免遇难,刘备东伐孙吴,被初出茅庐的陆逊火烧联营八百余里,逃亡白帝城故世。诸葛亮受先主遗愿,七出祁山而终未成功,病逝于五丈原。蜀国刘禅因荒废与政事,终至灭国。此时,司马氏专政,废曹家,司马昭传位与司马炎,炎即晋武帝。然唇亡齿寒”,此时南下,吴主孙皓乱权亦灭。

3.《骆驼祥子》老舍

故事梗概:《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4.《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故事梗概:《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主要的悲剧作品之一,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读书时,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老哈姆莱特,篡夺了王位,并霸占了哈姆莱特的母亲。哈姆莱特回国后,通过父亲的鬼魂,叙说自己致死的原因。他遵照鬼魂嘱咐,决定为父报仇,这时叔父国王克劳狄斯,开始对哈姆莱特产生了怀疑。在大臣波洛涅斯的策划下,利用其女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去试探他,又指使哈姆莱特两同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前去打探,都被哈姆莱特识破。哈姆莱特利用剧团在宫廷演戏的机会,准备杀死国王。 结果他误杀了情人奥非利娅的父亲,奥菲利娅因为父亲被哈姆莱特杀死,疯癫自尽。国王乘机挑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设计用毒剑刺死了哈姆莱特,该剧的结尾,哈姆莱特、国王、王妃、雷欧提斯同归于尽。

5.《女神》郭沫若

故事梗概:《女神》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首先是“五四”狂飙突进时代改造旧世界、冲击封建藩篱的要求。主人公以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者形象出现,要求打破一切封建枷锁,歌唱一切破坏者。其次,是对祖国深情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诗中歌唱太阳、光明、希望,处处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欲望。 《女神》在艺术上取得了新诗最辉煌的成就,它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瑰丽奇峰。《女神》的格式追求“绝对自由,绝对自主”,而不受任何一种格式的束缚。它的形式自由多变,依感情的变化自然地形成“情绪的节奏”。 《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诗中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并常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表达感情。 《女神》的诗风多豪壮、雄健、颇具阳刚之美。郭沫若的诗可以说是新诗中豪放的先驱,但同时,他也有许多清丽婉约之作。

6.《子夜》矛盾

故事梗概: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
开丝厂的吴荪甫在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 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害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困境。
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困难。个人利害的顾虑,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倒戈转向赵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7.《家》巴金

故事梗概:小说描述成都高家公馆的大家族。在其中,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权威,底下的五房中长房有父母早逝的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三个主角有不同的性格和个性。《家》的主题是,通过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三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为主干,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和新的道路的追求和探索。其矛头不仅针对旧礼教,而且更集中只想作为封建统治和新的专制主义;其意义不只是单纯地主张自由恋爱,而且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制度,投入社会革命洪流之中。

8.《茶馆》老舍

故事梗概: 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9.《围城》钱钟书

故事梗概:从印度洋上驶来的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在上海靠了岸。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 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这也是场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拼;虽然没有肉体的伤亡,却时时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那恶浊的空气又是怎样腐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力。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上,哪里是这些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10.《谈美书简》朱光潜

故事梗概:《谈美书简》是作者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谈美书简》不是一般的高头讲章,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