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如题所述

烽火,风筝通信,竹筒传书,黄耳传书,青鸟传书,鱼传尺素,鸿雁传书,驿站
一个是信件,由邮差来发放,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
还有就是飞鸽传书,就是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还有些比较不正规的就是传言,说书等等,人们相互传言将信息传播
或者说书的先生将某些事编成书词,用说书的方式唱出来,也算是信息传播.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3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第2个回答  2008-07-31
1驿站,也就是六百里,八百里加急那种,换马不换人。

2烽火与狼烟,多用于边区示警用途,烽火戏诸侯,就是这个道理。

3飞鸽传书,不一定是鸽子,也可能有老鹰,秃鹫等等,训练有素,只是也不太安全的。

4旗语,挥舞小旗子传递信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古代战斗时的指挥也是这个。

5近距离的很多,鸣锣,击鼓,呐喊什么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7-31
最有名的应该就是飞鸽传书了吧,古代也有邮差,专门送信的,还有像长城烽火台也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只不过这个信息不是什么好事,是代表了有人入侵而已
第4个回答  2008-08-08
1驿站,也就是六百里,八百里加急那种,换马不换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