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枪毙的前一天,一起住的狱友一般会怎么对待他?

如题所述

死刑犯的前一天基本上都是在看守所度过的,和死刑犯一起住的狱友分两种。一种是那种“老油条”,对于看守所内的“规矩”很清楚的那种。还有一种就是“新人”,对于里边的“门道”一概不知。

“老油条”多数会安慰死刑犯正常来说,一个号子内的犯人,是不会知道谁会被执行死刑(除非死刑犯自己说出来),即使知道,也不会知道何时执行。但是对于某些“老油条”来说,他们会通过观察看守管教,以及当天发生的一些细节来判断一个犯人是否可能很快被执行死刑。

一般来说,死刑犯被执行死刑的前一天(包括前一夜)都会有专门的人看守,为的是避免死刑犯做出什么极端行为(比如自残或者伤害他人)。毕竟第二天就会被执行死刑,所以在前一天看守所会尽量满足死刑犯的合法要求,比如说吃的方面,穿的方面,遗书遗物怎么处理等等。

不过对于将死之人,很多东西很多事情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在临死前,实际上很多人突然间变得特别通透,以前的种种再回忆起来,都显得很愚蠢。此时的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倾诉,想要找人说说心里话,“老油条”知道他们第二天会面临什么,自然地愿意当这个听众。

“新人”更不敢惹死刑犯当一个人即将面临死亡,他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的心理:追忆过往或者想要鱼死网破。前者更多是心理上的一种“赎罪”,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后悔自己所犯的罪行,感觉愧对一些人。后者则非常极端,想想自己第二天就会死,那么心中充满愤怒和怨气,甚至想要拉几个垫背的(发生几率几乎为零)。

对于一个第二天就会被执行死刑的死刑犯来说,“新人”们会表现得比较“敬畏”他们。可能是心中对于一个将死之人的怜悯,也可能是害怕这个将死之人突然发狂,拉自己“垫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让这些“新人”不敢惹死刑犯,他们能做的只是静静地待着,陪着死刑犯直到他被提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话一点不假。

死刑是有意义的

他们在死之前其实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做好了这些事情之后他们就会直面死亡。其实关于死刑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很多的国家都已经废除了死刑,他们最高的刑罚就是有期徒刑。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的时间里面一直都保留了死刑,而且还有不同的执行死刑的方式。每个国家对于死刑不同的态度也体现了每个国家法律制度上面的不一样,我国在执行死刑的时候同样地做出了多方面的思考。

我国保留了死刑,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威慑作用,很多人在有想要做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的时候,都会谨慎的思考自己做的这些事情会对自己未来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也有很多人在真正的在被执行死刑的那一刻才幡然醒悟,如果他们自己当时没有做这些事情,可能自己也就不会被执行死刑了。死刑的存在让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会进行衡量,看看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是否会违法,对于社会的安宁和和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6

答:死刑犯枪毙的前一天,一起住的狱友对待他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亡意味着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的死亡。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会认为死亡是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这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对死亡的恐惧是任何动物的本能。比起生老病死,有些死亡更可怕,比如死刑罪犯。

2.死刑,也称为死刑或无期徒刑,适用于犯下滔天罪行的人。大部分都是胆大的人。他们昨晚是怎么过的?至于行刑时间,看守所通常在行刑前一天通知犯人。一方面,它让犯人避免了生命倒计时的痛苦,直面死亡。每一秒都在煎熬。今晚没有“硬汉”,因为他们很脆弱。另一方面,当少数囚犯得知自己即将死亡时,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以防止他们做出意想不到的行为,如自残和伤害狱友。

3.这个晚上,犯人可以要求什么,即使他们想喝酒,理论上也不允许。但是在一些地方,他们可以在警卫的监视下喝两杯啤酒。白酒刚毅。他们抿着嘴,一口一口地抿着,都舍不得喝完。他们不喜欢喝酒,他们只想,感觉更有活力。所以大多数人直到第二天上路才喝完剩下的啤酒。早上洗漱后,门卫会送上提前准备好的早餐。大多数人根本吃不下,只是象征性的扒手。

4.之后法警来接犯人,把犯人绑成五花,然后在大腿上绑两根绳子,。行刑时间在早上6:00到6:30之间,每个地方的时间都不一样,因为这个时间段的人思维最不活跃,思维最稳定。射击没有固定的刑场,拉到郊区找个合适的地方。

5.死刑存在的意义在于震慑犯罪,让不守法的人恐惧!只有法律比较健全,发挥法律的威慑力,才能使建设和谐社会。

第2个回答  2021-11-16
狱友们可能会给他送一些东西,对他非常的好,因为他们也是非常可怜这样的人的,会有一些不一样的表现。
第3个回答  2021-11-16
一般都会非常照顾他,毕竟一个将死之人,大家心中还是会有一丝的同情和惋惜。
第4个回答  2021-11-16
一起住的狱友一般会友善的对待他,也会陪伴这个犯人度过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