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到底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

如题所述

中药到底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

中药服用的时间和病情以及中药的性质有关系。

1、服药的时间和方法

一般来说, 服汤药与吃饭应间隔1小时左右, 一般的药物饭前服或饭后服均可。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治疗痛经药,宜在行经前3-5天服,治疗发烧感冒药,在晚上9-10点服,对于急性重病,无时间限制,可随时服用。

一剂药煎2次后,将药汁兑匀,分成2-3次服用,可早、中、晚各1次,或早、晚分服。对病情比较急重的也可煎煮后1次服用,如急性肠梗阻见腹痛,大便干结,或呕吐者,可用大承气汤顿服。也有一日服3次以上者,如感冒高烧不退,可给予解表药,4小时服1次,不分昼夜服用。也有一日连服2剂,以增强药力。

2、温服或冷服

汤剂一般多采用温服,因为温服不会刺激胃肠,以利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尤其是晨起后空腹服药。

有些药物更强调温服或热服,如感冒后发热、恶寒、头痛等,给予解表药温服或热服,有利于发汗解表,达到汗出邪去的目的。因此服用解表药还常常要喝热粥,以调和胃气,助发汗散邪增强药力。

另外,脾胃虚寒或脾肾虚寒的病人更宜热服,以免凉药折伤阳气。寒湿痹症,热服有利于温通血脉,散寒除湿。有些病证可采用冷服,如服药呕吐者,冷服可减少呕吐;有些清热解毒药冷服则作用更强。在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只有通过特殊的服药方法,才能适应病情的需要。如伤寒的“假热真寒”,应用“热药冷服”的方法来适应病情的转化。反之,如“真热假寒”,则应用“凉药热服”的方法。如果不这样处理,则往往发生药汁入口即吐的抗药现象,达不到治疗效果。这在中医治法中属于反佐的一种。

3、顿服或频服

顿服就是一次服一剂药,将头煎与二煎混匀或不混,一次服完。顿服常常用于一些危重病证,如阳明病燥、实、痞、满明显,使药在短时间内在体内达到较高的浓度,因而产生治疗作用。但又因为药物浓度很快下降,治疗作用不能持久,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用。

频服是指少量多次服用,两次服药之间的间隔时间短,频度高。治疗呕吐常常采用频服,对那些咳嗽严重,甚至引起呕吐的病人,服咳嗽药也可频服。小孩服用汤药常常出现呕吐,宜用频服。中风昏迷的病人可用棉签蘸药汁多次服用。频服是通过药物浓度在体内不断积蓄而达到治疗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9
汤药熬成以后服药是否合适,对于药物的疗效也会有一定影响,服用方法包括,服药时间和服药的方法,服药时间一般来说,汤药宜饭前服,对于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一些滋补的药物宜空腹服。

另外根据病情,有的可以一天服用数次,服药的方法一般是,一剂中药服为两至三次服用,病情紧急的,依次顿服,同时还要根据需要采取持续服药以维持疗效,一般治疗急性肾炎,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肾病的汤药一般每日一剂,分为头煎,二煎混合后分早晚服用,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药效,中药汤剂一般都用温服,治疗过程中,主要是要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来决定不同的服用方法。
第2个回答  2021-06-29
中药是在饭前喝还是在饭后喝,这要根据中药的性质来。如果是补益性质的中药,一般在饭后喝。如果是以通导为主的中药一般在饭前喝。如果是对胃有刺激性的中药也在饭后喝。
第3个回答  2021-06-29
中药方剂可以饭前吃也可以饭后吃,根据中药的治疗特点不同而定。只要是对胃肠道刺激比较强的药,最好是饭后吃,以免对于胃黏膜造成很强的损伤,诱发患者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甚至使胃炎加重等等。临床上对于胃肠道疾病治疗是要求很高的,对于药物的剂量还有毒性要求都比较高,因为毕竟中药是在胃肠道进行吸收,所以一定要注意。中药饭前吃和饭后吃,对于药性还有治疗的部位影响不是很大,主要是针对于胃肠道刺激是最重要的。中药和饭最好间隔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时间太短很容易和食物相混合,对于药效会大打折扣。
第4个回答  2021-06-29
关于服药时间问题,一般每天服药二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或下午一次、临睡前一次,在吃饭后2小时左右服用较好。但也有认为病在上焦的适宜于饭后服,病在下焦的适宜于饭前服。至于驱虫药最好在清晨空腹时服用,治疗急性病症就随时可服,不要拘泥规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