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为什么“鸣金”表示收兵?

如题所述

古代作战并不像我们现代,没有对讲机,那个时候大多是靠传令兵喊的,但是两军对战一旦打起来,敌我混战,指令的传递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这就导致古人必须选择一种利于传递和记忆的声音,去代替传令兵传达撤退的指令。

另外,鸣金收兵里的金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一块金属,而且也不是简单的传递鸣金就要撤退,进攻的时候会有鼓声,不同的鼓声节奏会代表行进的节奏,同样鸣金就代表撤退的节奏,敌我混战的情况下战士并不能很清楚的分辨出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局势下,那这个时候,不同的指令就很有必要了。

无论是撤退还是进攻,都要讲究策略,鼓有不同的节奏代表进攻的奏《曹刿论战》中有一而战再而衰三而竭,这里的金不是一种单一的金属,它包括。金镯和金铙,金铎,每种乐器都有独自代表的命令,同时还要和鼓进行配合。

单一的依靠鼓声所传递的指令是有限的。而且易于被敌人所掌握,当军队战争处于优势的状态下,直接撤兵不会导致重要的损失,但如果处于劣势,而退兵信号又被敌方战士所掌握,就会导致敌军的乘胜追击,甚至导致更大的伤亡。那么为什么退兵一定要鸣金,在战争中每个战士的神经都是紧绷的,除了要记繁杂的令旗和指令,还要和敌人厮杀。

所以退兵的声音一定要易于辨认,排除刀剑碰击的干扰。而且声音要易于传递,像鼓声一样,需要能扩散到整个战场。由于古代条件的限制,和鼓声配合的要求,鸣金是收兵最好的指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0
对于这个问题,先解释一下“鸣金”的“金”,是一种铜制乐器,名叫“(zhēng)”,形状像钟,但是比钟狭长,上方有柄,可以悬挂。古代战争中,一旦敲钲,就意味着战斗结束,双方各自撤退。从战场实际来看,古人“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鼓用皮革制成,敲击时声音浑厚,震撼人心,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敲击金属的声音清脆,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便于士兵清楚听见撤退信号。到了北魏时期,人们发现:铜锣的形状平圆如盘,敲击时声音响亮,比钲的穿透力还强,就逐渐使用锣代替钲,“鸣金收兵”也就渐渐演变成了“鸣锣收兵”。进入近现代之后,无论是击鼓还是鸣金,已经不再适应大规模战争的需要。进攻撤退的信号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如吹响军号、发射曳光弹等等。当代的高科技战争,战争信号甚至可以是电子命令。唯一不变的是,战争信号,是对军队的统一调度,军令如山,军队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否则便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第2个回答  2019-08-10
释 义 用敲钲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鸣金,敲钲,古代作战收兵信号
击鼓和鸣金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击鼓就是敲战鼓;“鸣金”就是“鸣钲”,并非“鸣锣”《说文解字》“钲,似铃,柄中上下通”。钲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制成,颜色似金。

《荀子 汉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意击鼓号令进攻,鸣金号令收兵
第3个回答  2019-08-10
古代没有现代通讯设备,只有打击乐器声音较大,故摧战的鼓,收兵的锣。鸣金则为敲锣。
第4个回答  2019-08-09
我们在书上、电视上经常看到古代打仗有“鸣金收兵”的说法。中国古代的“五行”观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而“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分别对应“西东北南中”五个方位。金,就是指金属。在“五行”中,金对应的方位是西方,西方象征着收敛。收敛,就意味着不再进攻,因此,古人用“鸣金”来表达停止进攻、战斗结束的信号。“鸣金”的“金”,是一种铜制乐器,名叫“钲(zhēng)”,形状像钟,但是比钟狭长,上方有柄,可以悬挂。古代战争中,一旦敲钲,就意味着战斗结束,双方各自撤退。从战场实际来看,古人“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鼓用皮革制成,敲击时声音浑厚,震撼人心,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敲击金属的声音清脆,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便于士兵清楚听见撤退信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