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了助听器仍然听不清楚怎么办

如题所述

01、听障患者自身言语分辨率的下降
有部分患者听力下降五年、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却没有进行干预和补偿,平时在交流过程中靠对方大声说话、看对方的口型或者用文字进行交流,平时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少,甚至有部分患者直接不与外界交流。所以很多患者平时听的少,交流的少,突然戴上助听器,可能会出现听得到,但是不能够理解的现象。虽然经过助听器的正确补偿,但患者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①时间解析能力差;
②频率解析能力差;
③听觉系统受伤后的降噪能力差,如同眼睛一样能看到的东西不一定能看清;同理,能听到声音不一定听清了,而即使是能听清声音也不一定能听懂。
若听觉中枢受损,听觉分辨能力会更差,称为中枢性听力损失。典型的中枢性听障患者完全可以听到声音,甚至是极细小的声音,但他们听不清、听不懂。显然,听不到肯定会听不清;但即使听到了,由于内耳、听中枢分析能力下降,也依旧会可能听不懂。
02、佩戴助听器需要一个磨合期
当初次佩戴助听器时,或者更换了新的助听器时,需要有一个磨合期,就像刚戴上一副新眼镜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的现象。我们初次佩戴助听器时,大脑必须学习如何重新理解这些声音,特别是听复杂的语言。如果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偶尔听不到一些比较轻的谈话时,不要着急,与别人交流时需要结合视觉提示,观察谈话人的面部表情或者体态来帮助理解谈话内容。刚开始佩戴,尽量先从安静的环境,一对一交流,和熟悉的谈话人开始锻炼,交流的时候需要让对方放慢说话的语速,遵循由简到繁、由浅至深的原则。
03、助听器的调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总结: 助听器是帮助我们听声音,但它无法分辨声音。分辨声音是需要长时间地佩戴助听器才能理解声音的意思。也就是说,每个初戴助听器的人,一开始可能并不适应,逐步适应后慢慢锻炼,也能慢慢提高听觉分辨能力,也就相对能听得清。如果属中枢神经性耳聋患者,也称蜗后性听力障碍者,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些,这是因为这些人的听觉神经衰退的缘故,虽刚佩戴助听器仍听不清或听不懂,但还是建议坚持佩戴助听器,这样才能刺激听觉神经,避免更大程度的衰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0
一. 双耳选配助听器。
一般来说双耳选配高保真的助听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语言分辩率,产生听觉方向感,减轻耳鸣和脑鸣,增加舒适感和清晰度。如果单耳佩戴助听器,另一耳朵由于长期未接受声音刺激,易出现辨音能力下降。
二. 进行适应性训练。
一般佩戴助听器都需1-3个月的适应期,期间也需要家人的配合,尽量缩短谈话距离和减慢语速,患者也可以通过学习唇读,对照阅读等帮助理解。
三. 进一步评估及调试助听器。
助听器验配是一门专业复杂的科学,听力学家可以对助听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各种环境下的声音也需要逐渐调试和重新编程,这需要循序渐进,不要超之过急,也不要一开始就期望过高,要正确的认识自身听力损失情况。
四.更换更高级别的助听器。
通常来说,更高级别的助听器会采用更强大的芯片和更先进的软件系统,对声音的预处理会更加先进更加清晰,降低后期的处理要求,让患者更容易听清楚声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9
跟自身言语分辨率,听损时间,助听器性能档次有关系
第3个回答  2020-11-11
你好,助听器配戴还是听不清,有很多原因,建议到验配中心去做个检查,看是否是助听器补偿不足,还是因个人分辨率太低,影响清晰度。
第4个回答  2019-06-06
听不清有很多种情况。
1、助听器音质的问题,简易型的助听器因为只有放大声音的作用,不能提高言语分辨率,确实听不清。通道数多、芯片运算速度快的助听器在听不清这方面的帮助要大一些。
2、患者本身的言语分辨能力比较差。这种情况即使戴了助听器也需要慢一些和他讲话。语速一旦快了就会出现听不清的现象。
3、复杂环境下听不清。一些比较嘈杂的环境,比如马路边、人多的餐厅等等,由于周边干扰的噪音比较多,即便是正常的听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听的很吃力,更别说是戴了助听器的患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