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空空导弹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以满足不同作战需求。从早期的型号开始,霹雳-1空对空导弹作为中国空军的首款自主研发导弹,标志着中国在此领域的初步突破。接着,霹雳-2导弹引入了红外制导技术,增强了对近距离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霹雳-3、-4、-5导弹相继问世,它们在射程和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适应了中程和远程拦截任务。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空空导弹技术进一步飞跃,霹雳-7导弹可能代表了中国在中高空截击方面的进步,而霹雳-8和-9导弹则可能是采用了先进的多目标跟踪和制导技术,提高了导弹的多目标打击能力。霹雳-10和-12导弹可能具备了更高的机动性和隐形性能,以对抗日益复杂的空中威胁。最后,霹雳-13导弹可能代表了中国在超视距空战中取得的最新成就,其高超的机动性和隐身设计使之成为高威胁目标的克星。
总的来说,中国霹雳系列空空导弹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在防空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实力提升,为保障国家空中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每一代导弹的出现,都是中国空军战斗力的重要增强,体现了中国军事科技的不断进步。
霹雳-1(PL-1)导弹是中国的一种近程空对空导弹,仿制自由苏联引进的K-5导弹,现已退役。K-5导弹又名K-5M,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空对空导弹,北约代号AA-1,1955年面世,首先用Yak-25截击机试射,后来用于米格-19PM。1958年,中国在引进苏联米格-19战斗机的同时也引进了配套的K-5导弹。K-5导弹是苏联第一代空对空导弹,弹体由无线电控制舱、自动驾驶仪操纵舱、横滚稳定自动控制和冷气舱、战斗部以及无线电引信舱、火箭发动机和电池舱五大部分组成。中国于1958年开始仿制,并将仿制型导弹命名为“霹雳-1”。霹雳-1导弹在1963年11月进行定型试验,1964年4月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