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石化现象有什么表现?

如题所述

用白话来说,石化现象就是语言学习到一定程度和阶段后停滞不前的状态。想要详细的定义,你可以参考Selinker对中介语和石化现象的解释。
想要减少石化现象就要知道它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原因如下:
(一)内部因素与学生自身的素质有关
1. 年龄:当语言学习者到达年龄的关键期 (critical age) ,他们的大脑缺乏可塑性,因而无法掌握某种语言特征,使目标语不能顺利习得;
2. 缺乏文化融合的愿望:由于不同的社会心理因素,学习者不再选择学习目标语国家的文化传统;
3.学生自身英语语言知识的匮乏,缺乏根据语言环境作具体分析的能力,学习策略不当,学习动机和态度欠端正,自我管理意识的淡薄等( Selinker)。
(二)外部因素包括
1.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不平衡: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满堂灌”、“填鸭式”是主要教学手段,学生成了被动的语言接受者,语言能力培养课成了书本知识灌输课,英语课堂上学生所接触到的就是教师和教材提供的字面意义。因缺乏优质语言形式的输入,学生只是盲目地按照单词出现的先后和老师所提供的例句学习和背诵单词,对词汇的背景知识和文化意义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对词语间的横向比较。尽管背了大量单词,对原句含义却达不到真正理解,更难以在书面或口头表达中使用得体的表达方式。当对词语的选择犹豫不决时,就倾向于用母语规则来表达,这无疑导致了石化的产生。
2.语言迁移:“迁移”是一个心理俗语,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语言迁移指的是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母语的规则来处理目的语信息这样一种现象。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出现正迁移,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同时,学习者在交际、阅读、写作中习惯借用本族语规则作为临时过渡手段,逐词翻译,采用中文逻辑框架加上英文的语法规则,形成石化。例如有学生把“谈恋爱”表达成 “talk love”, “红茶”说成 “red tea” ,让外国人不知所云。
3.培训转移:培训转移是指外语教师某些不地道或不合适的语言运用及教授,使学习者产生了对目的语的某些语言特点及语法规则不正确的理解。这些误解由于产生于学习者学习的初级阶段,即语言习惯形成的时期,因而往往根深蒂固。
4.学习策略:由学习策略产生的石化是最普通的一种现象,即将目的语简化,最明显的简化体现在语法上。中介语的石化最早出现在语音和句子的语法结构上。这就是语音和语法学习应贯穿于外语学习始终的原因。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交际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如果学习者只注重流利性而忽视了准确性,有些错误就会石化。如果只追求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语言能力的提高就会导致学习者外语能力的石化。
5.交际策略:Coulter与 Selinker 都发现:学习者在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倾向于使用回避(avoidance)、简化(simplification)等交际策略去克服交际中存在的困难以达到交际目的。由于交际目的已实现,学习者要么完全停止学习,要么不再像初期那样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因而也容易产生石化。
6.文化意识的缺乏:根深蒂固的母语文化形成了学生深层的心理积淀,要想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用英语思维是件不容易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无论学习时间长短、学习水平高低,外语学习者都会在这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学生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就很难真正理解英语这门语言。而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必然会通过语言形式体现出来。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把 “fox” 看作是 “pretty and attractive” (美丽迷人),而在汉语中 “fox” 主要用来表示“狡猾”之意。可以说,英语习得者在这种缺乏英语语言文化的环境中学习,其英语水平很容易停滞在一个较低的阶段,进而呈现石化状态。
7.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有些中介语的产生来自于学习者由于掌握的目的语知识不足,把他所学的不充分、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产生了偏误。例如英语动词过去式的规则是在动词原型后面加“ed”,如play的过去式为played。如果把这条规则扩大化,就可能出现 “catched”这样的错误,因为“catch”是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应该是 “caught”。英语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听见学生会说出这样的句子: “I catched the last bus yesterday.”这些都是由于规则的过度泛化造成的错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