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的文化艺术

如题所述


靖江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靖江是传统吴语地区的最北端,是江北仅有的三座吴语县级市之一。
一般意义上的靖江话指的是老岸话,老岸话通行于主城区及绝大多数地区,约占靖江人口的75%。总的吴语(包括老岸话、崇明话、沙上话与老岸话合流的夹沙话)人口占靖江人数和地区面积的85%。靖江边缘地区(如西南角的新桥东兴等乡)使用江淮方言的沙上话、泰兴话、如皋话。
靖江话(zin kɑng wo)是江南话(吴语)而地域不在江南,靖江在江北而所讲的话又不是江北话(江淮官话),这与靖江的历史有关。靖江早先为吴大帝牧马大沙,从吴郡招募而来的军士便是靖江最早的先民。靖江建县前属江阴,明成化七年(1471年)建县后属常州府,在此后的460多年中也一直隶属江南。由于靖江与江南交往的频繁和江南毗陵地区移民的增多,这就进一步稳固了靖江话的吴语属性。
靖江话保留浊音、入声和尖团音分化,翘舌音多读舌面音。靖江话具有七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庙会习俗:靖江历史上是个多庙会的县,鼎盛时期,有大小庙宇160多座,还不包括村村皆有的土地庙在内。因为多庙,自然就有很多庙会。庙会也叫香期,即善男信女们集中进庙烧香的日子。各庙的香期都不同。靖江有“三月三,上孤山”的说法。而城隍庙的想起有四次:正月十五、清明节、七月半和十月初一。其他的庙也都有自己的香期。庙会是善男信女的神圣的节日。这一天,他们天不亮就起身,斋戒沐浴,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背着香袋向庙里走去。香袋是杏黄色的,上有“朝山进香”四个字,内装香烛纸马。
春节习俗:正月初一妇女不上灶烧早饭,忌污秽神明,让其带好孩童不致哭闹,图开头大吉。早餐吃米粉圆子,称“团圆”。对上门拜年者,款以花生、蚕豆、瓜子、糖果等,谓之“甜嘴”。午餐吃馄饨、团或除夕剩余之饭菜,意为“年年有余”。午后,三五结伴掷骰子、玩纸牌、搓麻将以消遣取乐,直至“落灯”(正月十八)洗手。整日间,“送财神”、调“苍龙”者(变相乞讨)走街串巷,调龙灯、舞狮子等民间文艺活动遍及城乡。将晚,各家呼孩童早睡,不点灯火,谓不干扰“鼠婚”。当晚各户将地扫净,初二不扫地,谓地生日。初二起,外出拜年。拜年之规,先近亲后远亲,一直延续到初七八日。俗说:“拜年拜到初七八,有酒剩点坛子脚”。初五敬财神,城镇商贾之家多以重礼祭祀。
元宵节习俗:农家用米屑做成鸡、鱼、猪、鸭、棉花包、果品等模型,涂以彩色蒸熟,早晨供于佛前,焚香点烛,以祈“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靖城、季市等较大集镇还举行花灯活动。农村龙灯、花船亦云集于市。此日,各庙宇为自然香期,信者去寺庙烧香。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涌向街市看灯看戏。故农村称生下的女孩为“正月半上街的”。正月十三起,各家晚间在佛像前点烛掌灯,欢聚于灯前,有的约邻居聚于一堂,在佛前请“九姑娘”,卜问少女的愚、智;或请“田禾姑娘”、“灰堆姑娘”、“屎缸姑娘”等,预卜当年年岁丰歉、人畜吉凶。如有患眼疾者,还许愿于来年灯期悬挂“天灯”。 弦八弹,靖江讲经,腰鼓,泥狗子,孤山庙会,小狮子舞,荡湖船,打莲湘,秧歌舞,龙灯舞,唱凤凰。
靖江讲经:靖江讲经是中国古代宝卷至今唯一还在民间以“做会讲经”形式讲唱、传承的曲艺形式。讲经的“经”称为《宝卷》,是从唐代变文而来,变文是一种佛教俗讲,即将佛具里的神变用通俗的话语表达出来。靖江讲经以纯粹的靖江吴语流传于世,自成体系,独具地方特色。 靖江讲经宝卷分“圣卷”、“草卷”和“科仪卷”三种类型。圣卷亦称正卷,是靖江最富有特色的宝卷,它讲唱佛道故事,做会时用于白天酬神了愿;草卷亦称小卷,讲唱一般文学故事,用于夜间听众娱乐;科仪卷是用于民间做会仪式讲唱的宝卷。靖江讲经宝卷旧有文本100余种,现存世各类印本、抄本仍有60多种,加上留存民间艺人口头的30余种,共约90余种。其中圣卷20多种,草卷60多种,科仪卷10余种。
弦八弹:靖江民间为婚庆渲染气氛的小型丝竹乐队,常用乐曲有《八段景》、《诵腔》、《浪淘沙》、《梅花三弄》等。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群众的需要,现今弦八弹在保留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流行歌曲的演奏。
孤山庙会:靖江有句民谚,叫“三月三,上孤山”,靖江的三月三庙会是纪念观音菩萨诞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孤山举行庙会,分为吉祥民俗活动、美食购物活动、游乐休闲活动等。人流潮涌,齐集孤山,焚香点烛,祈富求安。除了进香,山下还有集场。 靖江肉脯、长江三鲜、蟹黄汤包、羊肉、籼子粥、季市大炉饼、酵、马桥馄饨、老汁鸡、红烧蹄膀、团、蟛蜞、竹笋、金波酒、香沙芋。
靖江肉脯:
靖江肉脯是以猪腿肉为主要食材的传统名吃,菜品色泽棕红,光泽美观,口味香甜,食而不腻,成品为片型。
靖江猪肉脯始创于1936年,选料精细,采用传统工艺,配以多种天然香料,经过十多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
靖江猪肉铺曾两次荣获国家金质奖,远销日本、俄罗斯、东南亚及港澳地区,是馈赠之佳品,入选第二批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靖江蟹黄汤包:
2015年10月28日,“靖江蟹黄汤包”经过审核、公示等一系列程序后,正式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靖江市继“靖江香沙芋”之后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第二个特色产品。
靖江蟹黄汤包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随着制作工艺和配方的不断改进,蟹黄汤包以其皮薄如纸,吹弹即破,味道鲜美、健身美容,深受食客青睐。
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曾多次介绍了“靖江汤包”。《舌尖上的中国》第七集《我们的田野》介绍了美味食谱靖江蟹黄汤包。
香沙芋:
靖江香沙芋是靖江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香沙芋是长江冲积平原的特有产品,粮菜兼用。
靖江市是香沙芋的产地,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且香沙芋品种抗病、抗虫害能力强,极少用药防治。产品营养丰富,口感细腻,有一股独特香味,素有“芋粟”之美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CCTV2《生财有道》20151103秋收系列《咱们家乡有特产——靖江香沙芋》介绍了靖江香沙芋。 靖江全市数百个地名与马有关,其中桥坝名有马桥、大马桥、小马桥、马家桥、马桥头、马奚封桥、马尤方桥、双马坝等。
在城区车站路和南环路交叉路口,矗立一座白马雕像。
从宋代到清代,靖江所建四所书院,其中与马有关的是马洲书院、骥腾书院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