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被封为汉王的时候为什么不愿去自己的封地呢 ?

如题所述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将各路反秦领袖分为诸侯。和项羽关系好的,封地就好;和项羽关系一般的,封地也一般;要是得罪过项羽的,封地不光是差,有的干脆没封。

刘邦被封为汉王,地盘基本是现在四川和汉中一带。对这个结果,刘邦当然不满意,换其他人估计也不会满意。

首先,有句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是刘邦之后1千年的李白说的。历来都知道巴蜀的交通很不发达,和中原地带的交流很费力。所以,很久以来巴蜀的文化都是自己发展的,中原人了解的不多。

刘邦之前200年,秦国灭亡巴蜀,把巴蜀设郡县,巴蜀地区和中原的联系才紧密起来。但到刘邦的时候,巴蜀仍然是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人口少。属于穷山恶水的地方。

在这种地方当王,不光穷,而且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对刘邦这样的有志青年是不合适的。

其次,刘邦是有理由不满的。

秦末反秦的各路义军有一种普遍看法,就是以楚国为首。楚国大将项梁战死的时候,楚王向天下承诺:“先入关者为王”。谁打下秦国门户函谷关,那么灭掉秦国后,秦国的关中土地就归谁。

刘邦作为一路反秦诸侯,非常卖力的首先打下了函谷关,并且打下咸阳,俘虏秦王子婴,灭掉了秦国。按照楚王的约定,刘邦应该占有关中之地才是。

关中之地作为秦国的老巢,是秦国能灭掉六国的根本基业。这里“四塞以为固”,把函谷关一关,东方的诸侯谁也别想打进来。而要想进攻东方诸侯,则有从上而下的优势。

并且,当时的关中号称“天府之国”,气候好、土地好,经济很发达。

还有,秦国经营关中多年,老百姓习于耕战,是良好的兵源基地。


关中这样一块大肥肉,是天下诸侯都觊觎的。刘邦本以为自己先灭了秦国,且在秦国推行“约法三章”,非常得秦地百姓之心,自己一定会成为关中之主。没想到项羽出于私心,把关中一分为三,封秦国降将章邯等三人为三秦王。而把在当时最差的巴蜀封给刘邦,刘邦当然不平衡,不愿意了。


最后,刘邦和他的手下都是丰沛一带的人。很多手下跟着他也是求富贵的。到了巴蜀这么哥鸟不拉屎的地方,很多人一则是思念家乡,二则是过不惯这个地方的苦日子,三则是觉得刘邦没什么前途了。所以,刘邦的军队大量的将领都偷偷跑了。

眼看着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小,但是条件所限,刘邦也没有什么办法。刘邦的内心当然是不满意这个地盘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