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的心酸成名史,大家知道他这些年怎么过来的吗?

如题所述

成龙作为当今国际影坛的巨星,说他已经功成名就真的一点都不过分,但是成功的人并不是生来就是成功的,从他七岁那年开始,心酸两个字就一直伴随着他。

成龙

1954年4月7日,成龙在香港出生,父亲图省事,给他取名叫陈港生。成龙的父亲陈志平(也叫房道龙)是法国领事馆的厨师,母亲陈莉莉是管家。7岁那年,父亲陈志平因为生计,远走澳洲,把成龙送到于占元在香港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学习舞台化妆和舞台表演技巧。两年后,母亲陈莉莉也追随父亲去了澳洲,成龙每天躲在屋里哭,发现无济于事后,接受了这个现实。此后的11年里,成龙一直在戏剧学院独自生活。

成龙小时候

 成龙以往很少在采访或文章里提到自己的父母,但特殊的童年经历,使他对父母的印象简单又深刻。妈妈给他的感觉就是很干净,这个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成龙的一生,他养成了爱干净的好习惯,以至于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有很大的压力。

成龙与父母

父亲是个大老粗,很随便,对成龙一直奉行的是散养的原则,他认为小孩子不用过多地去管他。只要不做黑社会,不吸毒和赌博就可以了。不过少年时期的成龙却并不争气,父母去澳洲后,他曾一度认为自己的生活很不幸,从而沉溺于赌博当中不能自拔。刚开始的时候是躲在片场的背景板后面赌,每天还没有开工当天的工钱就输完了。后来有了积蓄之后,他在赌场一掷千金,曾经输得倾家荡产,把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懊恼不已的成龙跪在父母的照片面前用八百大洋狠砸自己的脑袋,自此以后再也不沾赌。

 

自父亲离开香港之后,成龙就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艰苦学艺生涯。戏剧研究学院依照旧式梨园行的规矩,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成龙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练功,晚上十二点结束,在长达19个小时里,反复地练习脚上功夫,打斗方式和特技动作。除了练功之外,身为戏剧学院的学生还要做清洁,洗碗等工作。据成龙回忆,当时他们师兄弟们常常都是架著腿就睡着了。当时唯一让成龙开心的就是可以吃饱饭,不过菜似乎永远都不够。

学艺时的成龙

在成龙的印象中,童年的苦要远远比甜多,他认为自己的甜只是因为太苦了,小时候的成龙是靠红十字捐助的东西撑着读完了戏剧学院,艰苦的生活让他很容易得到满足,师傅过年的时候给他两颗花生都会开心一整天。

成龙(左一)参与京剧表演

十年磨一剑,艰难的童年生活使成龙练就了一身好武功,为日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早在戏剧学院里,成龙就被师傅选中,和洪金宝、元华、元彪等七个人参加京剧《七小福》的演出。17岁,成龙开始做武师,他以拼命出名,当时很多的危险动作都点名由他来做。断手断脚对成龙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正是这份拼搏的精神,为他赢得了演戏的机会。不过那时离真正成名还很远。

 

1975年香港新天地公司成立,将成龙签到了旗下,安排他拍摄了《码头龙虎》和《花飞满城春》,但票房都极为惨淡。之后和导演罗维合作的《少林木人巷》,遭遇同样冷落的下场。当时的成龙心灰意冷,一度陷入无片可拍的窘困境地,无奈之下,成龙心灰意冷地回到了澳洲父母的家里。父亲做了几个菜,和成龙喝酒聊天。父亲说:阿炮,我六十岁了还能做厨子,你六十岁还能够打吗?不如放弃做武行回来跟我做厨师吧?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成龙短期就被一饮而尽,给父亲撂下了一句狠话:再给我两年的时间,如果我成功了,我一定好好做,如果没有成功,我一定回来好好跟你学。

成龙与父亲

 当时的成龙里外倍受煎熬,因为家里生活条件一直不好,父母都很希望他能够学个手艺,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而自小就酷爱表演的成龙当然不愿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再加上年轻人血气方刚,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所以成龙最后还是离开澳洲回到香港,这是他给自己下的最后一次赌注。而恰恰是这个决定,给他的命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1978年,《蛇行刁手》和《醉拳》,让成龙终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而观众,也渐渐把目光从李小龙转向成龙,开始关注这种与众不同的诙谐功夫喜剧。《醉拳》还获得了第十四届亚太影展的最具启发性喜剧影片特别奖。

成龙《醉拳》

成龙和李小龙同出师门,成龙却不愿走李小龙的表演路线,在这点上,成龙早早的显露出他与众不同的气质。成龙七十年代当武术指导时,正是李小龙独霸香港影坛的时候。罗维导演是第一个找李小龙回港拍片的。李小龙去世后,导演罗维为弥补空白,就有意要把成龙塑造成李小龙的接班人,而没有去发掘成龙自身的特质。走李小龙路线,对于刚出道的成龙来说虽然是迅速成名的捷径,但自信的成龙却不甘心做别人的影子。李小龙把拳打出去,很有力,成龙偏要打了别人还要装作疼,李小龙的脚往下,成龙就偏偏往上,反正就是要跟李小龙不一样。

李小龙与成龙

成龙的好强和逆反心理使他创造了自己的功夫模式,打破了李小龙和他的神话。成龙把所有李小龙的东西都反过来,李小龙不苟言笑,他诙谐幽默,李小龙演英雄大侠,他演善良的小人物。成龙把李小龙的规律,倒行逆施,使人绷紧的神经松懈下来,慢慢的,成龙的功夫喜剧调节了李小龙过度阳刚的英雄主义片种,渐渐成为一种无法抵挡的影片潮流。

 

成龙的成功,跟他点子多,不喜欢跟风有极大关系。在《醉拳》之后,成龙乘胜追击,开始执导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师弟出马》,这部片子,一反英雄片血淋淋的撕杀场面,从民间奇门武功中,挖掘出三十六种板凳功.扇子功.裙底脚功,代替了令人感到单调发闷的拳脚功。对当时的功夫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成龙《师弟出马》

 早在幼年学艺期间,成龙,洪金宝和元彪等七个人就有七小福星之称。而洪金宝和元彪也是成龙成功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两个人物。1983年之后,成龙与洪金宝,元彪,先后拍摄了《龙少爷》《奇谋妙计五福星》《快餐车》《福星高照》《夏日福星》《龙的心》,通过和他们的合作,成龙的表演风格日趋成熟。另外因为和洪金宝合作时间太长,以至很多作品,大都是洪家班的风格。直到1985年的《警察故事》,成龙自己的风格才真正显山露水,成龙在香港动作片中的地位得到确立。该片获得了当年的香港金像奖最佳故事片奖。

成龙《警察故事》


好莱坞是所有电影人的梦想,成龙自然也不例外,不过成龙在香港成名只花了短短几年的时间,进军好莱乌,却用了整整15年。

成龙

1980年的成龙,已经在香港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嘉禾公司于是筹划安排成龙到美国好莱乌拍摄影片《杀手壕》《炮弹飞车1,2》及《威龙猛探》,但因在美国拍戏时,由于对影片没有自主权,成龙的许多想法得不到发挥,因此进军好莱乌的梦想就此搁浅。成龙曾经坐了10个小时的飞机去好莱坞,当地的电视台却不给他做节目,理由是成龙的英语太烂了,他只得再坐10个小时的飞机飞回香港。觉得自己被侮辱了的成龙回到香港后,自己躲在厕所里哭了个昏天黑地,而他当年断手断脚一个人躺在医院里时,也没有这么伤心过。

成龙

后来,成龙在好莱坞拍摄了电影《杀手壕》,依然是无声无息。那段时期的成龙先后演过好几部好莱坞的片子,都迟迟得不到好莱坞的认可。直到1995年的《红番区》,才终于让他扬眉吐气,此后的成龙不再是好莱坞打酱油的无名演员,咸鱼翻身成了好莱坞制片公司手中的香饽饽,要找成龙演戏,得到香港放下身架跟他谈。

成龙《红番区》

1996年,成龙的《红番区》创下轰动北美的巨额票房纪录,美国的许多电影发行公司和影星代理机构开始真正注意到成龙,并不失时机地动用各种力量全力精心包装成龙,为成龙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成龙电影节"。连许多70年代拍摄的影片如《醉拳》《蛇行刁手》都被美国公司买下版权在各地播放。而1995年MTV电影奖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成龙,标志着成龙真正完成了从香港明星到国际巨星的转变,而成龙为此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很多观众在看到成龙电影中命悬一线的场景时,常常会被震惊,渐渐的还会把荧幕上的成龙和生活中的成龙划上等号,这实在是让成龙有口莫辩,其实成龙也是血肉之躯,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之所以能拍这些镜头,是因为成龙敢拼。有时候成龙内心也挺害怕的,但只要站在摄像机前开始拍摄,他就会达到忘我的境地,他真的很喜欢拍电影。《特务迷城》中成龙驾驶马车在市中心狂奔,他在巨型货车下死里逃生并驾驶它压烂了几十辆奔驰车。

成龙《特务迷城》

人生,总有苦尽甘来的时候,现在的成龙,可说是功成名就了,完全可以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了。不过在成功之后,他还是觉得有些遗憾:自己总过不了悠闲的日子。忙碌的时候老是抱怨,为什么这么忙,有什么多工作要做。不忙的时候,又埋怨为什么不忙。

成龙

这么多年的打拼使成龙格外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所以他说自己很坦然的接受得到的成绩和失去的快乐,他还认为人生没有十全十美,辛酸的童年对他来说实在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或许经历过家乡的山山水水,成龙的感受会更加的真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2
成龙的成名是必然的,他的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是一个用生命在拍戏的演员,每部戏都能称之为经典之作。
第2个回答  2020-10-01
成龙的成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从小就开始学艺,非常艰辛,小小年纪每天都要练功,后来拍戏也很辛苦,成龙在拍某一部电影时曾经差点没命,还断过手。
第3个回答  2020-10-02
提起成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成龙在童年的时候就非常努力刻苦,在童年的时候他就练就了一身好功夫,长大以后作为一个功夫演员几乎不找替身,为了拍戏受过很多伤,苦尽甘来,最后功成名就。
第4个回答  2020-10-02
小时候被父母送去学习表演,自己一人在澳门生活了7年,染过赌瘾,最后成功戒掉。之后去了香港,开始演绎生涯,开始在李小龙的名声下,没有太过出名,之后李小龙退出演绎,成龙才大红,之后闯荡好莱坞,15年才成功,付出了许多心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