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常州历史,感受古城巨变

如上,社会实践活动 成果形式:摄影,绘画,调查报告2篇(每篇1500字) 以上为要求,看不懂啊,怎么弄???谁知道?拜托,帮帮忙~调查报告怎么写?给个示范,多来点资料啊~~ 谢了啊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别名龙城,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置县。 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 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清末,城内尚有一府(常州府)两县(武进、阳湖)治所。 1912年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解放初,常州专署辖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 1953年1月常州市定为省辖市,当年3月共辖6区; 1958年7月,镇江专区迁往常州,改称常州专区,常州属之。 常州,别称“龙城”。自西晋起,常州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饮誉全国。 延陵,作为常州历史上的第一个名称,具有永久的纪念意义。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其弟季札于延陵,从此常州就有了第一个地名。以延陵命名,是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蕴的。 民间工艺: 根雕、金坛刻纸、木梳、乱针绣、汉画砖刻屏、留青竹刻 常州漕运 古常州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漕运"历史上占重要地位,上通京口,下行姑苏,河川纵横,湖泊密布,北环长江,南抱 湖,东南占太湖一角,襟江带湖,有仅次于太湖的芙蓉湖,形胜甲于东南,故常州成为"三湖襟带之邦,百越舟东之会"的交通枢纽。 从隋唐开始,大批漕粮运输接济北方时,常州成为转运赋粮中心,开始每年转运百数十万石,以后逐步增加到300万石,宋时最高达700万石,故常州有"自苏松至两浙七闽数十州往来南北两京,无不由此途出"的重要地理位置,是"贡赋必由之路"。唐元和八年(813年)常州刺史孟简为加强江南漕运,疏浚了孟渎(今孟河)于常州西北引长江水南接运河,以利漕运。宋代,在常州专门设立了江浙、荆湖、广西、福建路都转运使司来承办漕运。南宋淳熙(1174-1189年)年间,自宜兴北泾 湖至常州疏治了荆溪(今南运河),而成漕运通渠,自此宜、溧一带的漕粮船皆由此而运。明弘武二十六年(1393年)常州府就粮米实征533515石,占全国实征总数的2.16%,接近广西、云南两省征粮数的总和。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解决常州漕米储存,在武进怀南乡运河南建西仓,储武进县漕米,在阳湖东直厢运河南建东仓,储阳湖县漕米。在清代,常州仍是京师赋页最重的地区之一。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进全县共有糟白粮船120科艘,停泊在西门城外永丰里大王庙一带,后泊延至白家桥一带,直到道光初年。 15世纪30年代,江南大水,周忱到江南治水时,大兴围湖造田,堵江水以防涝。20年造田3.7万亩,使芙蓉、阳湖、临津湖逐渐缩小,以致消失,造成常州水源不丰,水位失调,使以湖水为主的常州变成了以江水为主,由于运河年久失修,长江流沙淤塞严重,北运漕粮的覆船沉没事故不断。到清朝后期,山东境内运河大部淤塞,漕粮无法从常州转运。道光五年(1825年)试航海道运漕成功,常州这个中转逐步东移无锡。从此专以海运,常州与运河漕运的二千多年历史才告结束。 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13
一、延续传统文脉,科学规划建设 常州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市共有历史文化街区3个、文物保护单位156处。在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市将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处理好保护文物与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不断提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水平。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市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针,按照省政府批准的《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努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管理规章;编制完成了《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4~2020)》、《常州市文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各项文物保护的具体规划;制定了《常州市2001~2010年文化名城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经过几年的建设,初步形成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互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体现科技革命与文化创新相协调统一的文化名城发展格局。 二、保护历史遗产,打造城市特色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历史,保护历史就是打造城市特色。常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以及大量的文物保护单位,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反映着常州城市的历史、社会、思想的变迁。常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故居较多,特别是常州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先烈,我们围绕这一优势,加大力度,以修复三杰故居、遗迹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建设,逐渐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三杰系列文化项目,并通过各种活动,注重对常州三杰的宣传和研究,发挥其社会教育作用。目前,瞿秋白纪念馆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张太雷故居被省教委等单位推荐为中国革命和历史传统教育基地。 同时,几年来,我市投入近亿元,动迁居民近百户,先后修缮了西瀛里明城墙、黄仲则故居、梅村戏楼、万绥戏楼、常州府学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修复了天宁寺、近园、舣舟亭等一批文物古迹,对青果巷、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重点宣传和修复利用,加强了对我国最早的城池春秋古淹城的保护和上黄母山古人类起源发祥地的保护,大大改善并优化了我市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景观,促进了常州地区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为常州这座现代城市增添了新的魅力。 三、挖掘丰厚底蕴,提升城市内涵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内涵的重要集中表现,它表现着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常州素有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的氛围、文明的气息、文人的精神始终是这座城市的重要品质和丰厚内涵。一方面,我们十分注重挖掘历史的丰厚底蕴,加强对天宁寺-舣舟亭历史文化街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等的修缮保护,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普查,确定了锡剧、常州梳篦、乱针绣、常州留青竹刻等首批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另一方面,先后建成了亚细亚影城、市图书馆、刘海粟美术馆、谢稚柳艺术馆、华罗庚纪念馆等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化标志性工程,正在建设体育中心、大剧院等一批重点社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改善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0年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 四、珍惜独特资源,增添城市魅力 城市文化离不开地域文化。常州滨江临湖,古老的大运河穿城而过,这在全国也不多见。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常州,历史上就以环境优美著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生态文明。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快环境综合治理,组织实施清水工程、蓝天工程、宁静工程、青山工程和以治理村庄脏乱差为重点的家园工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四大生态林带、四个滨湖生态区,建设10个生态园林乡镇、20个生态园林居住区和300个生态园林单位。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1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5%,森林覆盖率超过30%,到2010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常州将以活力之市、文明之市、生态之市、和谐之市,成为长三角一颗亮丽夺目的明珠。gaoyuxuan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