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臭桂鱼的菜品特色

如题所述

徽州臭鳜鱼-徽菜代表。

臭鳜鱼的文化典故:

相传南宋年间,古徽州地区商人每年在春夏交替,鳜鱼最为肥美之时捕捞,顺新安江而下运到当时都城临安去贩卖。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和保鲜条件的落后,经常因天气炎热造成腐烂而损失惨重。一次一位商人损失之后,生活难以继续,他的妻子尝试将已变质的鳜鱼,用菜籽油煎炸后用酱料、葱、姜烧制,发现鱼臭味全无,反而有一种淡淡的特殊香味,鱼肉温润如玉,呈蒜瓣状,入口鲜嫩有嚼劲,比之新鲜鳜鱼别有一番风味,经后世厨师研究改进,现已成大众喜爱的一道名菜,从此,徽州这道臭鳜鱼的传奇,就开始了。

臭鳜鱼的腌制方法:

首先要将宰杀好的鳜鱼去掉脏器,因为脏器是其易腐的缘由之一。掏出之后,要将鳜鱼周身均匀地抹上盐,之后放在木桶当中,像叠罗汉那般,一层层地垒叠至桶顶。等码放好了,用大石头压住它,这样鱼肉体内的水分就被挤压出来了,如此制法的鳜鱼,质地也自然会更加紧实。如果觉得抹盐比较麻烦,那完全可以直接放鱼,最后再倒入盐水。这两种做法殊途同归。

腌制过后,就该等到发酵了。发酵是非常考究的一道工序,能否有令人迷醉的臭味,全部取决于该步骤。这道工序,相当考验师傅,温度、湿度都要精准地把控,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这些鳜鱼就将由鲜美走向另外一条道路——腐臭。

师傅要找到一处温湿恒定的地方来放置腌鱼,除了对环境要求高外,适时地帮助咸鱼翻身也至关重要。只有这样,鱼才能发酵得恰到好处,下锅才不会真的变成一锅臭鱼。众所周知,在发酵的过程当中,会有众多微生物产生。

与之相伴的便是蛋白质的分解,该化学过程会析出很多鱼肉自身难有的风味物质,譬如谷氨酸、天冬氨酸。在《舌尖上的中国》中,也曾对这个阶段进行了影像化的解读。这些析出的物质,在飘过我们的鼻翼时,就有了那股难以名状的说臭不臭,说香不香的味道。

其实,这也并不是个冷知识,在很久之前,网上就有科普的文章,来讲我们日常所食用的东西,香臭其实是同根同源的。它们当中,都有一种叫做吲哚的化合物,量大则臭,反之则香。而臭鳜鱼中该物质含量,大概就在香臭二者之间飘忽不定吧。

臭鳜鱼的制作方法:

入锅前,徽菜师傅会先将腌鱼洗泡一番,这样可以除去上面过重的味道。之后改成容易入味儿的花刀。先正反煎制,而后加入辣椒以及其他的调味粉。之后再添上水炖煮,最后收汁,便上桌了。

在文人墨客眼中的臭鳜鱼:

在文人墨客的诗句里,它也是经常出现的意象,除了我们熟知的“桃花流水鳜鱼肥,一波才动万波随”之外,还有“网得文鳞如墨锦,贯来杨柳是金丝”这样专门写鳜鱼的诗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对它的喜爱。

鳜鱼的营养价值

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鳜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且吃鳜鱼有“痨虫”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最后,鳜鱼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

臭鳜鱼吃起来怎么样?

热腾腾的臭鳜鱼上桌,用筷子轻轻一戳,鱼肉斑驳成块,夹上一块放入嘴中,肉的嫩、鱼的鲜、味的绝混杂,不同层次滋味立刻填充你的口腔,细嚼慢咽下去,各种欢乐蔓延到胃。





臭鳜鱼上过哪些节目?

徽州臭鳜鱼,曾登陆过《舌尖上的中国》、《鲜厨》、《十二道锋味》、《每日农经》老家味道 (20150210)等节目。

徽州臭鳜鱼有哪些成就?

近年来,“徽州臭鳜鱼”参加全国烹饪大赛获得多项奖项,2021年,参加全国餐饮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徽州臭鳜鱼”获得全国冠军,2021年,“徽州臭鳜鱼”获得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特金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31

第一个:
徽州名菜臭桂鱼 ,那是当年某徽商坐船回家探亲,因为路远天热,携带的桂鱼未保存好发臭了,妻子贤惠舍不得丢弃,用浓油赤酱处理了一下,没想到歪打正着,发臭的桂鱼经过料理,味道竟然好极了。徽商借此推广,村里乡亲纷纷仿效,不经意间,臭桂鱼居然成了徽州招牌菜,竟然成了徽菜经典,竟然有了“鱼不臭不吃”的风俗。
另一个传说是:
早年徽商远行,沿途放排,打鱼为食,存的桂鱼时间久了,易生异味,便以盐抹之,翻来覆去,千里之外鱼仍未变色,形正而味浓,滚油爆炒,异香(应该说是臭)扑鼻,成矣。后人将劳动者的智慧发扬光大,把臭鱼的腌法进行了提炼形成套路,先用上好的精盐浸水,将桂鱼浸渍六天,比例要正好,否则味道就偏了。制作精良的臭桂鱼出缸后,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非但无异味,反而鲜香无比,是为上等佳肴,此菜已成徽菜样板,有说道是,没吃臭桂鱼,等于没吃徽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