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人口到底处于哪个阶段?

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中国现阶段人口到底是处于增长型,稳定型还是衰退型?也就是说,中国目前到底哪个年龄段的人占的比例较大?对社会有没有负担?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是否还需要实行计划生育?一家可不可以有两个到三个孩子?

目前中国人口是处于稳定型。
从上世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控制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实践使我国人口出生率已由33‰下降到12.10‰;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5‰降到5.17‰;人口死亡率已连续多年稳定在6‰左右。也就是说: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由过去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过渡类型,转变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类型。。
不过,我们的人口转型还远远没有结束,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
首先,我国人口规模大,已突破了13亿大关,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桂冠仍戴在我们头上。人口规模大意味着每年人口的增长量大,未来人口增长的惯性也大,“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将要持续较长时间。

其次,我国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大。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经济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人的体力,人文环境好,生活品质高,劳动力成本高,人口控制难度小,效果好,人口转型彻底性强;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相对弱,生产力水平低,劳动力成本低,一些地方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面临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人口控制难度大。

另外人口性别比不平衡也是一个负担。性别结构平衡是人口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的自然基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2.19,性别结构大体平衡,全国多数地区也显示出同一特点。但是分年龄来看,我国性别比仍然不乐观。有两种情况存在,一是老问题,少年儿童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二是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性别比偏低,女多男少。

随着建国后两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逐渐进入老年时期,我国相应会出现人口的死亡高峰,死亡高峰同样需要社会给予足够的关注。我们要用市场化的方式多建立临终关怀机构,特别是社区临终关怀机构,把人间的温暖送到临终者及其家庭的心里,做好心灵抚慰,削弱死亡带来的痛苦,维护死亡的尊严,这也是社会的责任。我们还要重视土地问题,改革传统落后的殡葬方式,大兴火葬、树葬、海葬、网络祭祀等绿色殡葬,保护环境,珍惜土地,解决死人和活人争地的问题。到本世纪中期,当我国人口死亡高峰陆续结束时人口老龄化也将消失,人口结构将得到很大改善。

对社会带来的负担有很多:因为高龄人口是纯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和消费强度超过其他人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压力。另外,高龄老人家庭供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我国是一个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礼仪之国,赡养老人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法律赋予老年人的合法权利。随着老年人身体的衰老,自理能力下降,越来越需要他人照料。同时,因为计划生育的效应,使得很多80后也就是国内应该严格意义上来讲,最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在未来将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因为这样的独生子女组建的家庭,往往是2个人养4个老人,再加上一到两个孩子,其压力和负担可想而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28
稳定型,正在逐步进入老年社会,社会负担当然是越来越大,目前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夫妻又一方是少数民族的也可以生育二胎,在农村第一胎是女孩,且满四周岁的可以生育二胎,鉴于目前我国步入老年社会的现实,专家提出在未来10到20年放开生育政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7-28
目前中国的人口虽然在继续增长,但是速度已经比较慢了。据专家分析,中国人口达到16亿的高峰值以后会回落。上世纪60年代是人口出生的高峰,上世纪90年代迎来了又一个高峰。中国现处于老龄化社会,而且速度在逐渐增大,对中国来说压力不小。人口的增多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中国每年粮食产量虽说有增长,但是每年的净增人口数量就把这一部分抵消了。(这是我们政治书上说的。)为解决人口问题,就要解决吃穿住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也为了人民生活的质量,是有必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