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中豪的诗词有那些

如题所述

“有谁知道伍中豪将军的后代?他现在就埋在我的家乡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平都镇浮山村亮家山大塘5组,希望可以找到他的后代,毕竟是毛主席的爱将。全体大塘村民已立碑纪念!”这是2013年3月26日,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寻人帖子。帖子里说的伍中豪是谁呢?怎么会是毛泽东主席的爱将呢?
提起伍中豪,全国知道的人不多,但在耒阳市,他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大英雄,是茶余饭后的话题。耒阳作家欧阳正平,还为伍中豪写了篇几万字传记。伍中豪,名昭茀,耒阳市城区伍家村人。伍姓在耒阳城区是个望族,出了很多红色名人,朱德元帅之妻、伟大巾帼英雄伍若兰,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伍云甫,新中国体委主任、解放军少将伍绍祖,开国上将杨至成之妻、红军女战士伍道清,都是城区伍家村人。1903年出生的伍中豪,从小聪明好学,十九岁考入北京大学,在校接受进步思想,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转为中共党员,是耒阳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1924年冬,已经毕业回乡的伍中豪,与邓宗海、刘泰、伍云甫等人在耒阳秘密创建党组织,伍中豪任第三支部书记。1925年4月,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任宣传委员,其妻段凤翔任妇运委员。当时,在衡阳的省女子三师读书的伍若兰,受到他们的影响,在这年秋天,经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县执委委员、妇女部长。伍中豪则考入黄埔军校四期,与林彪同学。毕业后,伍中豪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军事考官,肖楚女、彭湃、周恩来、恽代英、李立三、阮啸仙,这些著名的共产党人都是教员。第六期的所长是毛泽东,伍中豪得以与仰慕日久的毛泽东结识。伍中豪听了毛泽东对时局的分析和对国家前途的判断之后,激动地说:“我这一生就跟定了你!”1926年7月,伍中豪参加北伐,经过湖南耒阳时,党组织决定把他留在地方,主导农运工作,任耒阳县团防局长、农军独立团团长。期间,伍中豪与邓宗海、刘泰、伍若兰等人走村串户,开展农民运动,宣讲革命道理。当时,伍若兰写了首“如今世道大不公,富的富来穷的穷,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的民歌,富有鼓动性,热爱诗词的伍中豪非常喜欢,极力宣传推广,很快这首歌在湘南十几个县流传开来。
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后,伍中豪、伍若兰等人遭到耒阳反动当局的悬赏通缉,伍中豪被迫远赴武汉,任国民政府警卫团第十连连长。三个月后,他辗转到湖南,找到毛泽东,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他作战勇敢,胆略过人,率部首攻白沙,取得重大胜利。面对敌人重兵围剿,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指挥员们对下步发展方向,存在很大分歧。毛泽主张转兵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得到伍中豪的坚定支持,也加深了毛泽东对他的喜爱与信任。转兵途中,敌人前堵后追,形势严重。伍中豪向毛泽东建议,采取“时东时西,时分时合”的策略,甩掉了敌人。毛泽东采纳了他的建议,使部队顺利到达三湾。伍中豪的军事才华,愈发得到毛泽东的赏识。近几年,网上有些文章,包括一些党史刊物,都说伍中豪参加了湘南起义,这是无中生有的事。伍中豪是追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的。湘南起义时,伍中豪正在井冈山开展革命斗争,不可能有时间回到耒阳,参加湘南起义。
井冈山斗争时期,伍中豪参加指挥大小战斗近百次。他英勇善战,打了许多胜仗。1927年11月,起义部队在茶陵被湘军吴尚一个师包围,刚成功突围,伍中豪发现团长陈浩与副团长韩庄剑企图率部投敌,他及时派人报告了毛泽东,挽救了这支革命军队。1928年2月,伍中豪率一个营战士,运用围城打伏击的方法,解放宁冈新城,歼敌一个团,俘县长张开阳,取得井冈山根据地开创以来第一次全歼敌人的胜利。6月,伍中豪率第三营到永新夏幽,分兵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夏幽工农兵政府和中共特别支部。夏幽成了根据地一面旗帜,为毛泽东写《永新调查》提供了资料。9月底,赣敌二十七团进犯茅坪,当时红军主力外出游击,只剩下三营和团部。伍中豪采取“出兵要奇,冲锋要猛,追敌要快”的战术,突发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仓惶北逃。伍中豪乘胜追击,指挥三营收复宁冈全境。毛泽东多次在根据地干部会上,表扬伍中豪“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是文武全才”。伍中豪具有战略家的眼光。1928年12月,蒋介石调集6个旅团“围剿”井冈山根据地。1929年1月4日,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在宁冈白露召开会议,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策略,留下彭德怀的红五军与红四军的三十二团,固守井冈山,红四军两个主力团二十八团、三十一团,一起突围向外发展,以牵制敌人。但是,对于突围的红军向何处去发展,成了会议争论的焦点。有的主张向赣北去,有的主张向赣东发展,也有的主张到湘南去。伍中豪力主向赣南发展,认为赣南地域广阔,高山多,物产丰富,易筹给养,有回旋余地,而且那里的敌人力量薄弱,有地方革命武装,群众觉悟高,向赣南突围才是上策。朱德、毛泽东采纳了伍中豪的意见。后来的形势发展果如伍中豪预料的,红四军围魏救赵策略失败,井冈山失守,红军主力多亏选择了赣南,得以站稳脚跟,才有了后来的中央苏区。1930年春,毛泽东在赣州楼梯岭会议上曾说:“红军在赣南有今日之发展,伍中豪应记第一功,他是力主到赣南来的。”
伍中豪还是个儒将,北京大学文科毕业生,有较好的旧学功底。他空闲时喜欢写诗,其中有首是这样写的:“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这首诗作于1929年5月,脱胎于毛泽东早年求学的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可见,伍中豪对毛泽东的感情之深、崇拜之重。据军史专家金一南将军披露,井冈山红军时期,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也爱好诗歌,常与伍中豪唱和。伍中豪回信说,作诗要意境好,还要音调铿锵。伍中豪讲话从容,温文尔雅。这点与林彪不太一样,林彪对文学有自己的看法,但兴趣不是很大,而且林彪平常话不多,别人觉得他有架子,不太易于交往。伍中豪性格豪爽,与谁都合得来。有一次,伍中豪与宋韵琴畅饮。伍中豪边喝酒边念着:“宋韵琴,宋韵琴,这个名字不好听,不知道你的人还以为是个女人呢,我给你改个名字吧!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改一个字,天降大任于穷人也。你就叫宋任穷吧!”这就是宋任穷名字的由来。伍中豪的才艺还体现在下象棋,红军中无人能下得赢他。福建长汀,有位老人精于象棋,名声很大。伍中豪听说后,某个晚上偷偷摸进这个老人家里,专门与他下象棋。两个人连走五盘棋,输了三盘,赢了两盘。伍中豪当然很不服气,最后一把推倒棋子,说三个月以后再战。为此,伍中豪受到朱德军长的严厉批评。这件事可以看出,伍中豪身上的耒牯子性格,霸蛮、胆大、冒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