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

如题所述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实验室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本着“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了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室现分为力学实验室、水工实验室、建筑规划实验室和实验中心四部分。 自2004年起,随着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的合并,力学实验室完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力学实验室利用日行贷款、教学评估专向资金等专项以及学校配套经费的支持,总投资约200万元。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500多平方米。教学设备总资产约300万元,实验设备100多台套,其中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50多台套。实验教学人员5人,开出的实验项目70个。每年参加实验的学生达6万人数时,涉及6个学院、31个专业。
(一)、开发创新型实验教学新内容
力学实验室一直把教学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创新作为改革的重点。在校内率先开展了力学创新教育,先后创建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创新实验室。实验中不断引入高水准研究成果,开发了一批创新型实验项目。如材料的疲劳实验,高强度铝合金的研制实验。为营造本科阶段浓厚的创新氛围,力学实验室支持学生从教学实验室走向第二课堂,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将实验教学与科研和工程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力学实验室十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采用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实验教师岗位聘用模式,建立了以实验中心主任为核心的逐层负责制。充分发挥以资深教授在实验中心建设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积极参加力学实验室的建设,形成了一支职称、学位、年龄结构合理,理念先进,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现代化的实验管理系统
力学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基于网络的仪器使用共享平台、实验室开放教学管理平台和实验室咨询导航系统。各项软硬件设施和实验教学环境达到较高的水平,为实验中心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给排水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当前仍在建设中),整个实验室为日元贷款项目,共有199套设备,价值250万人民币。实验室面积280多平方米。主要方向是水质净化与污水处理。该实验室拥有大型水处理模拟设备,水质分析设备、水泵特性分析设备。不仅可以指导和完成给排水专业教学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验,还可以对污水厂,自来水水厂的运行进行检测、分析;为科研人员提供很好的科研平台。
当前在编实验人员4人,其中副教授2人(均为兼职),助教1人,考虑到实验室的发展,以建设成为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为目标,需扩大在编教师队伍。完善实验室的配套设施建设。
当前我实验室计划开出5个实验,即混凝实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水处理微生物形态的观察、过滤与反冲洗实验、CARROUSEL氧化沟、完全曝气混合实验。5个实验均为演示性实验。
给排水实验室的建成,将改变给排水专业实验为零的现状,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枯燥的专业教学,变得多姿多彩。这样会更利于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认识当前较新的处理工艺,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检测中心前身为原贵州工学院土建系实验室,创建于一九五八年,长期担任土建、水利、交通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科研性试验,中心下设建筑材料、岩土工程、建筑结构、水力学、水工结构和交通工程六个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配合土木、水利类专业建筑材料、土力学、地基基础、土质学与土力学、水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工程等有关的理论课的教学,完成必须的实践教学的基本训练,以获得适应社会生产、工程建设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基本建设的高峰期,对土木建筑工程类的大学生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应该具有明确的工程意识,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其工作环境,为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为了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实验教学性环节,重视和统一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中心实验室当前拥有使用面积2429m,主要仪器设备254台(套件),总值约236.0万元,专职实验教学人员9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4人、中级4人、初级1人。2008年来,在学校、学院、教务处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我中心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经有关专家评审,我中心于2000年~2002年先后获得了由建设厅颁发的《建筑施工壹级》资质等级证书和由交通厅颁发的《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等级证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