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大城市读大学?

如题所述

导读

高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地域选择偏好很大程度影响着最终的选择。有人偏好留在家乡读大学,也有人偏好北上广等大城市,也有人偏好临海或环境较好的城市,也有人会更倾向于选择“名校”,而选择地域较偏的城市。

无论何种结果,都需要结合考生的分数、所选专业性质、家庭经济情况及今后的就业打算考虑。

今天,曦曦为大家解读,为什么要去大城市读大学?大家可作参考。

先带大家看一段节选文章

孵化器、资本管理、天使轮种子轮A轮B轮,全是没听过的词。第一次知道“新媒体运营”不只是写写微信平台这么轻松,“营销”根本不是发发广告这么简单。市场调查,对标分析,一个产品从诞生起就有创意、设计、营销、运营等等一整套完善的逻辑在支撑。

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小城市过相对安逸的生活,这是一个历久常新的话题。但对于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却是他们总要面对的艰难选择。

留在大城市,是为了更大的平台,更公平的竞争,更好地发展,更多的可能。

而在小城镇,可能就是拼爹,拼关系。

毫不夸张的形容,在一线城市上大学的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张藏宝图,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挖到宝。然而,在二三线城市上大学的感觉就好比是提前领到一张50年后的死亡通知单:不好意思,由于人生里也没什么新东西可以期待了,不然您就先适应着准备准备?

中国的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汇集了中国很大部分的资源。而这两个城市也是一流高校的聚集地。一流城市和一流高校是有光环效应的,在其光环吸引下,牛人也都喜欢往一线城市跑。

01

一流城市具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一流城市里的学校和学术机构多,因此各类讲座和培训机会也多。而讲座和培训是接触新的思想,追寻前沿科学研究,了解各类信息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虽然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很多讲座你可以在网络上收听得到,但是现场听和在电脑前听所起到的效果真的是不一样的。

02

一流城市思想更为包容并进

按照我们平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思想决定高度,选择决定成败”。

在一线城市,你接触的人、事、物在国内都绝对是最为新潮的,开放度也是最大的。这也决定了在一线城市你所见到的世面不一样,你的眼界也就不一样。

举个最简答的例子,一线城市最优秀的学生直接创业了,一流的都选择出国了,二流的学生选择读研/工作在了一流城市。二线城市,最优秀的学生会选择出国,一流的学生选择保研/工作到了一线城市,二流的学生选择了保研/考研/工作到本地。当然这种说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他至少体现了见识给在校学生所带来的选择的多样性。

03

一流城市机会更多

如果不是一入学就奔着要走学术这条路,你上学期间去找份兼职对于以后的找工作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时候,一线城市的优越性又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敢问论工作机会,其他城市如何能与一线城市竞争,尤其还是实习生。

在魔都的小伙伴找实习,可以去互联网公司,可以去传媒公司,可以去广告公司,再不济还可以去学校安排的各种事业单位端茶倒水,好歹混个脸熟给未来铺个路......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情况都能上一线城市的学校。而且一线城市的学校分数普遍都要偏高一些。但是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能够上一线城市的学校还是尽量去上一线城市的学校。就算最终我们不能留在一线城市生活,但是至少我们见识过,我们体验过。

小鲜肉们啊,不要过度迷信你的父母和那些所谓的前辈,因为他们的经验很可能太过时,以至于影响你的前途。不是年纪越大就越有见识和经验的,有些人只是比你多活了30年,不等于比你多了30年的经验。你要看他的见识和阅历是不是真的值得你信任。

爸妈让你去当公务员,说公务员是铁饭碗,该听吗?我的建议是,你先问一下你爸妈,对BAT三大巨头的发展趋势怎么看?如果他们对当下新兴产业都不知道,凭什么决定你的职业?还有大学里讲就业指导课的老师,有些都是一毕业了直接留校,都没有找过工作的,凭什么给别人做就业指导?

去上海,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遇到可能改变你一生的人或事的几率要比小城市大很多。大城市对于开阔视野,增加社会阅历都非常有帮助。当然,一切都还得看个人造化。

说到这里,就聊聊高考分数和专业以及报考大学和城市。

这个范围说的比较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社会人文类学科,推荐侧重城市。

如果你的专业,是物理、化学、生物、或者工科机械类,那就选择比较好的学校,因为专业性强的专业势必是要考研究所的。

如果你是想随便把大学混混就完了话,以上说的话作废。

你应该打听下大学的学校的校风和管理,综合水平,就业情况,推荐选择综合类大学,最好是省会城市。

如果你非常不幸运只能读一所专科的话,恕我直言,在哪里都差不多(虽然有点毒,但我还是直言,不过读专科也有很多牛人,他们也很牛逼,可惜他们起跑晚了,平台小了,因此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赶上这些本科生)。

大学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的道路。但是,你的大学,怎么过,也取决你。

曦曦

不知道看了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城市的选择是不是有了点新的了解呢?那么除了北上广,还要哪些城市是大学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城市”呢,还为大家整理了以下10大城市,可供参考。

国内高校聚集的是十大城市

1、北京,除了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还有新鲜的雾霾哦!

院校分布:海淀区聚集了国内最好的教育资源,当然你也可以周末时间去听课,参加活动,比赛。

北京拥有59所二本及以上院校,26所211大学,8所985大学,全国排名第一。

也拥有非211、985大学的特色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学校很小很小,跟高中差不多大,有个电影博物馆不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很神秘)等。

2、上海,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院校分布:上海,国内高校聚集地排名第二位,拥有上交、复旦、同济等国内顶尖名校。29所二本及以上的院校,9所211大学,4所985大学。

还有上海纽约大学(美国纽约大学上海分校,享受美国纽约大学的全球教学资源,国际化程度非常高,专注精英教育,把思政、外语、体育教育全部外包给我国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也有上海海关学院等特色院校。

3、武汉,拥有全国最多的大学生在校人数,高校聚集地主要集中在东湖周边,是一个高校圈,教育资源特别丰富,还有七校联盟一说。

院校分布:武汉高校分布也算比较集中了,特别是那些211高校,都在东湖附近,交通很方便,有地铁相连。还有武汉有很多有名的小吃,除了夏天热一点,其他的还不错。

武汉拥有23所二本及以上的高校,7所211高校,2所985高校。总体而言,从城市氛围和生活还是不错的。

4、南京,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六朝古都,非常适合生活和学习的城市。

院校分布:南京也拥有众多的优质高校,25所二本及以上的高校,8所211高校,2所985高校。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的211高校都市非常有特色的高校,河海大学擅长水利水电领域、南京理工大学的兵器排名全国前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国也非常靠前(航空航天比较高精尖,需要积累,一般学校做不了,更重要是行业认可度和校友关系强大)。

中国药科大学也是非常特色,特别是医药贸易专业,听说就业也是不错的,细分领域的佼佼者。此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审计大学都是非常不错的高校,前提是你能读到里面的特色专业。

5、西安,你一定要去一次西安,即使不去读书。

提到西安,很多人第一感觉就是吃,各种小吃(话说,国内很多地方都是整条街的吃)。此外,西安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非常有文化底蕴。

院校分布:26所二本及以上的高校,8所211高校,3所985高校。都是各有所长的高校,其中西北工业大学在航天领域的地位全国首屈一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葡萄酒专业更是闻名全国,陕西师范大学虽然是211大学,但是其实力非常强,如果你留意的话,会发现很多的书籍都是陕西师大出版的。长安大学土木桥梁亚洲第一,从目前来看,桥梁还是有前途的,我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基础设施省级都需要大量的交通工程技术人才。

6、广州,“北上广”中的“广”就是广州,你懂的。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对于北方的学生,其后和饮食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因为差异比较大。

院校分布:广州有22所二本及以上高校,4所211高校,2所985高校。中山大学是华南综合排名第一的高校,华南理工大学是华南地区理工一哥。

7、天津,港口城市,相比北京这里非常适合生活。

院校分布:天津20所二本及以上的高校,4所211高校,2所985高校。

没错,河北工业大学归河北管理,位置在天津,这是历史造成的,河北工业大学的电气非常好,当年参与到三峡工程建设,因此被评上了211,这种说法都是坊间传闻,但是其电气领域的实力是不素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就不一一介绍了,两个学校在一块,是相通的,就像一个大学一样。

8、成都,应该是国内最会生活的城市,到处的茶馆和小吃,很是惬意。

院校分布:吃吃吃,是的,很多学生来了成都就不想走了,好吃好喝好舒服。共有18所二本及以上的高校,2所985高校,4所211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大学是国内巨无霸一样的大学,电子科大的通信和计算机国内一流,值得一读。

9、重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

提到重庆,不得不提重庆火锅,所以遇到想去重庆读大学的同学,总会习惯问一句,能吃麻辣不。没错,四川外国语大学在重庆。

院校分布:重庆市一共有17所二本及以上的高校,2所211高校,1所985高校。重庆大学是重庆唯一的985高校,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师范类院校。

10、长沙,中部一所低调有内涵的城市!

院校分布:长沙拥有14所二本及以上的高校,3所211高校,2所985高校。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也在长沙,这是军校里唯一的一所985高校,继承了“哈军工”的衣钵。

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一所综合,一所理工的985大学,像很多城市一样,是一对cp,比如清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