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听力有问题,早期信号是什么?

如题所述

1-3个月: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毫无反应,如婴儿在睡眠中,可以制造突然的声音,若有反应,多表现为惊跳或者觉醒等反应;

3-6个月:不会寻找望向声源;

6-9个月:不会望向指令中提及的人或物品;

9-12个月:不能执行简单指令,比如把小球拿给我;

12-15个月:不能说出第一个单字,如:爸、妈、灯、车等;

15-18个月:对在邻房的呼唤无动于衷;

18-24个月:不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

儿童时期:交流时,常常需要别人重复,有时能听见别人讲话,有时听不见;上课常常不专心,学习新事物比其他小孩慢;常专注地望着讲话者的脸,以试图获得更多信息,帮助理解说话内容等。

2岁:孩子没有通过眼睛看见你的提示,他就不能按照你发出的一些简单命令去做。

3岁:孩子不能断定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或者他不懂也不会用一些词,象走、我、进来、大等等。

4岁:孩子不会把有些比较近的经历联系起来,他不懂前后或者左右这些简单的方向。

5岁:孩子不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或者他说的话很难听懂。

上学后: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听力减退的表现是:经常性的漫不经心,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能力低于同一时期的孩子,或者频繁地感冒或耳朵疼。

扩展资料:

听障儿童可选择的康复形式

目前,我国听障儿童主要有3种康复形式:

1.机构康复:听障儿童在康复机构接受全日制康复教育,专业人员直接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同时对家长给予一定指导。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3~6岁听障儿童。

2.家庭康复:听障儿童在家庭进行康复训练,家庭可通过家长培训、亲子同训、预约个别化训练等形式接受康复机构的指导。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3岁以下的听障儿童。

3.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听障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家长在家进行康复强化,同时,可定期接受康复机构指导。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3岁以上、具备一定听觉语言能力基础的听障儿童。

无论采取何种康复形式,都要坚持全面康复的理念,即不仅要关注听障儿童听觉、语言的发展,还要关注其认知、情绪、行为、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爱耳日”关注儿童听力 广西开展大型义诊宣教活动-人民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21
引用: 最佳回答者: doodboy
宝宝听力居家自我检测
新生宝宝给爸妈带来无尽的欢乐,默契的两人世界从此变为温馨的三人天地。宝宝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长大,他的一颦一笑让爸妈激动不已,细微的举动都会让人着迷,多可爱的小精灵啊!

可是,有的宝宝却显得与众不同,他对声音的反应一点也不敏感,甚至是无动于衷!到底出了什么事,宝宝听力怎么了?快进行筛查吧。

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家宝宝有对健康的“顺风耳”,可要是在居家生活中,宝宝看起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想送宝宝去有关机构检测听力的话,会有哪些机构接受检测,费用又如何?本文就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告诉妈妈。

宝宝听力的好坏将影响宝宝说话的能力,更影响宝宝智力的发展。宝宝越小,越不容易发现问题,也就越容易耽搁。所以,妈妈切不可小视宝宝的听力问题。居家生活中,如何检测宝宝的听力,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行为观察

家庭自我检测中,最常用到的是“行为观察”,也就是看宝宝对声音的反应是否正常。宝宝的月龄不同,他在听到声响后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宝宝的正常表现:

一般而言1-2个月的宝宝,他对较大声音的反应很强烈,比如家中的关门声很大或者有玻璃杯打碎时,宝宝就会有惊跳的表现;还比如过新年放鞭炮,“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也会让宝宝吓得哭起来。

如果宝宝6个月了,他对声音的辨别就会敏锐一些,他的表达也会更清楚。当宝宝在另一个房间里哭的时候,妈妈的安抚声如“乖,宝宝,别哭,妈妈就来了”之类的话就会让宝宝安静下来,并有可能平息宝宝波动的情绪。

当宝宝9个月时,他已经可以爬行甚至走路了,这时,如果有一个较小的对象如积木等在宝宝身旁落到地上,宝宝就会上下左右寻声去找。

宝宝的异常表现:

若当宝宝听力出现障碍时,他就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表现。妈妈越早发现,就越容易进行干预,也就越容易抢救宝宝的听力。

妈妈可以注意一下,如果家里3个月以下的宝宝对于突然发生的巨响毫无反应;或者到了半岁以后宝宝还不会寻找声音来源;又或者过了1岁'宝宝对于爸爸妈妈讲的话无法理解、叫不出“爸爸、妈妈”;甚至宝宝24个月了,还不能说两个字以上的短句。这时,妈妈可就要特别留意宝宝在听力上面的发展,必要的话,要及时送宝宝去检测和诊断。

而超过24个月的较大宝宝,他常表现出的语言障碍及反应迟钝就比较明显了,如:要求别人重复讲话;将电视机、收音机的音量调得很高;看电视时歪着头,将耳朵靠近电视机;听不见小鸟叫;对电话铃声、门铃声无反应等,这时候妈妈可要及时将宝宝送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语言发育

语言发育的基本描述

宝宝的语言发育,也代表他的听力是否正常。下面的一些描述,虽然不是绝对对应每个宝宝的,但也可以作为检测宝宝听力是否正常的一个依据,如3、4个月的宝宝开始发出一些喃喃母语,当宝宝6个月时,他说出的就是一些有语调的声音了。而当宝宝9个月大,他就会模仿大人发出的声音。若妈妈说“啦……啦……”,宝宝就会回应“啦……啦……”。到了1岁,宝宝开始自主发音了,他就会有意识地发出“爸爸”、“妈妈”等一些简短的词语。

宝宝迟说话与听力障碍引起的说话困难的区别

常有妈妈对宝宝迟迟不肯说话感到疑惑,而怀疑是不是自家宝宝听力有问题。这里,我们有一个方法,可以区别宝宝是否是因为听力问题引起的说话困难。

1、如果宝宝的听力有重度障碍,那他根本就不会讲话。如果宝宝的听力有轻度障碍,那宝宝对大人的指示就不会理解,并会显得很木讷。

2、如果宝宝的听力没有问题,只是开口的时间比较晚,那他就会听得懂大人的指示,并表现出服从命令。这样的宝宝,只要耐心教导,说话是迟早的事。

[结语]

听力问题的发现越早越好,居家自我检测方便又快捷,宝宝的健康是妈妈心中的头等大事,愿妈妈们都有一个快乐、活泼的宝宝。

有关听力的Q和A

Q:我在宝宝的耳边不小心大吼了一声,不知是否会影响他的听力,是否要去测试一下,看看医生?

A:应该不会影响他的听力。如果你担心的话,还是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的。

Q:女儿两天前从大床上摔下来,当时其它反应均正常,但昨天发现她对声音没反应,叫她,用摇铃逗她都没反应。而在这之前,她已经对叫她名字有响应了。

A:如果摔下来没有呕吐昏迷,就不用担心。但还是要送宝宝去医院看一下,以确定没有其它问题。

Q:宝宝出生时在妇产医院做听力测试没通过,后来一个月时又做了一次还是没过,医生配了点药。而后我们又去其它医院做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为一只耳有问题要求补充维生素B1、B6、叶酸以促进神经发育。请问宝宝应服用哪些药,听力会不会好转?

A:在补充维生素的同时,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监测听力发育情况,这很重要。如恢复正常,还要复查几次,如确有问题,必要时可配助听器,以免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宝宝可去进行听力筛查的医疗机构

1、 社区卫生服务所。因为就在家旁边,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和妈妈、宝宝都很熟悉,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和社区卫生人员打起了交道。这是儿童保健机构中的第一道防线。新生宝宝28天以后应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观察,费用约为10-20元。听力筛查也包括在其中,是不单独收费的,所用的器具为响板和圆舞板,

2、 各区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宝宝打预防针和进行体检是在这些保健院里进行的,在这里宝宝的健康情况包括听力都会有一个较详细的记录,听力筛查的费用约为10-20元。

3、 市级儿保所。当社区卫生所和区级保健院都确定有听力问题的宝宝,会被送到这里进行一个确诊。当然,妈妈如果觉得自家宝宝有听力问题,也可自行前来检测。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宝宝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费用为120元;或进行“声导抗”,费用为40元;还可以做“耳声发射”,费用为120元。
第2个回答  2023-01-06

1-3个月: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毫无反应,如婴儿在睡眠中,可以制造突然的声音,若有反应,多表现为惊跳或者觉醒等反应;

3-6个月:不会寻找望向声源;

6-9个月:不会望向指令中提及的人或物品;

9-12个月:不能执行简单指令,比如把小球拿给我;

12-15个月:不能说出第一个单字,如:爸、妈、灯、车等;

15-18个月:对在邻房的呼唤无动于衷;

18-24个月:不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

儿童时期:交流时,常常需要别人重复,有时能听见别人讲话,有时听不见;上课常常不专心,学习新事物比其他小孩慢;常专注地望着讲话者的脸,以试图获得更多信息,帮助理解说话内容等。

2岁:孩子没有通过眼睛看见你的提示,他就不能按照你发出的一些简单命令去做。

3岁:孩子不能断定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或者他不懂也不会用一些词,象走、我、进来、大等等。

4岁:孩子不会把有些比较近的经历联系起来,他不懂前后或者左右这些简单的方向。

5岁:孩子不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或者他说的话很难听懂。

上学后: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听力减退的表现是:经常性的漫不经心,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能力低于同一时期的孩子,或者频繁地感冒或耳朵疼。

/iknow-pic.cdn.bcebos.com/d01373f082025aafe051d4a7f6edab64034f1a7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01373f082025aafe051d4a7f6edab64034f1a7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01373f082025aafe051d4a7f6edab64034f1a7e"/>

扩展资料:

听障儿童可选择的康复形式

目前,我国听障儿童主要有3种康复形式:

1.机构康复:听障儿童在康复机构接受全日制康复教育,专业人员直接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同时对家长给予一定指导。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3~6岁听障儿童。

2.家庭康复:听障儿童在家庭进行康复训练,家庭可通过家长培训、亲子同训、预约个别化训练等形式接受康复机构的指导。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3岁以下的听障儿童。

3.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听障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家长在家进行康复强化,同时,可定期接受康复机构指导。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3岁以上、具备一定听觉语言能力基础的听障儿童。

无论采取何种康复形式,都要坚持全面康复的理念,即不仅要关注听障儿童听觉、语言的发展,还要关注其认知、情绪、行为、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gx.people.com.cn/n2/2016/0303/c179430-27859653.html"target="_blank"title="“爱耳日”关注儿童听力广西开展大型义诊宣教活动-人民网">“爱耳日”关注儿童听力广西开展大型义诊宣教活动-人民网



第3个回答  2020-12-08
以下情形为宝宝听力正常发育的状况:
0~3个月:突然声响有惊讶反射或睡眠中被惊醒。
4~6个月:对日常的各种声音表示关注。
7~9个月:会寻找声源。
10~11个月:伴随音乐节奏舞动身子。
1岁左右:能听懂简单说话的意思
如果宝宝没有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出现以上对应的行为,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相关机构做听力检查。
第4个回答  2021-01-17

你好,你的问题是如果孩子听力有问题,早期信号是什么?

    不会寻找声源

    说话明显慢于同龄人

    口齿不清、嗓门变大

    与人交谈时,经常出现打岔、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孩子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性格开始变得孤僻,不愿意交流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