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李商隐翻译及注解

如题所述

无题·其一·李商隐|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无题·其一》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大概是描写一位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和长相思的苦闷心情。诗的首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表现她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颔联回忆最后一次邂逅的情状,表达她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回味的复杂心情。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廖,春光已尽,石榴花开,所思之人断无消息。表达了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和感伤之情。尾联写日夜思念的人,或许相隔非远,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诗活用了曹植的《七哀诗》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的名句,表达会合难期之苦。诗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挚而深厚。看来女主人公似乎是单相思。虽然相思无望,然而追求却十分执着。正是这种纯情,这种痴情,赋予诗歌强烈的感染力。此诗或以为是写男子思念女方的。象这样的艳情诗,本来就很难揣摩的。 【原文】《无题·其一》作者:李商隐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注解】①凤尾香罗: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罗:绫的一种。②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顶:指帐顶。③扇裁:指以团扇掩面。④月魄:月亮。⑤石榴红:石榴花开的季节。⑥斑骓:黑白花的马。这里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陈孔骄赭白,陆郎乘斑骓。徘徊射堂头,望门不欲归”句意,暗示她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杨柳岸边呢。⑦“何处西南待好风?”化用了曹植的《七哀诗》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的诗意,希望一阵清风,把自己吹送到意中人的身边。 【校注】1,凤尾香罗:以凤凰尾羽织成细纹之凤文罗。《汉武内传》:“元封二年七月七日之夜,王母降于长生殿前,戴太真晨缨之冠,履元琼凤文之舃。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赠因奉酬》之三:“云髻凤文细,对君歌少年。” (陈帆曰)凤尾罗,即凤文罗也。(冯笺引) (吴乔曰)《黄庭经(序):“金简凤文之罗四十尺。”《白帖》:“凤文、蝉翼,并罗名。”庾信《谢赉皂罗袍启》:“凤不去而恒飞,花虽寒而不落。”(《西昆发微》卷上)2,碧文圆顶:一种碧青色波纹或其它花纹之圆顶百折罗帐。元稹《江梅》:“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寻琼花带碧文。”圆顶,凡顶部圆形之器物,均可称圆顶。苏頲《奉和圣制幸郑尚书窦希玠宅应制》:“圆顶图嵩石,方流拥魏沙。” (姚培谦注)程泰之《演繁露》:“唐人婚礼多用百子帐,特贵其名。而其制度,则非有子孙众多之义,特穹庐之具体而微者。卷柳子为圈,以相连锁,百张百阖,为其圈之多也,故以百子总之,亦非真有百圈也。其弛张既成,大抵如今尖顶圆亭子,而用青氊通冒四方上下,便于移置耳。”按,义山所谓‘碧文圆顶’者,殆指此。盖其始本以氊为之,后或易之以罗欤?” (冯浩注)姚说近是,古所谓青庐也。但此顶上句,谓罗账。《酉阳杂俎》:“北方婚礼,用青布幔为屋,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行礼。” 【黄按】青庐,古时北方种族举行婚礼交拜之所。《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古青庐以氊或青布幔为之,似屋。此夜之深逢者,当为圆顶百折罗帐,非一物也。3,班婕妤《团扇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月魄:月初生或圆而始缺时暗黑不明的部分,此泛指月,并以代团扇。《汉武内传》:“致日精得阳光之珠,求月魄获黄水之华。”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铭》:“珠生月魄,钟应秋霜。”高适《塞下曲》:“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刘长卿《湖上遇郑田》:“杯中忽复醉,湖上生月魄。”4,司马相如《长门赋》:“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5,曾是:已然,已是;曾,尝,曾经。 金烬:灯盏或蜡烛残烬之美称。徐坚《孤烛叹》:“玉盘红泪滴,金烬彩光圆。”6,断无:绝无。《礼记·儒行》:“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孔颖达疏:“断,绝也。”石榴红,五月石榴花开,色红艳,故云;言春日已过也。孔绍安《侍宴咏石榴》:“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韩愈《咏张十一旅舍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道源注)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吴乔注:“则天诗云:‘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红’字疑用此意。”(《西昆发微》卷上) (冯浩注)石榴酒可喻合欢,见《恼韩同年》;孔绍安事可喻京宦,见《回中牡丹》。”  【黄按】旧注皆非,刘、余《集解》所云最为得之,言“此‘石榴红’”与上‘金烬暗’对文,‘石榴’自指榴花。‘金烬暗’,兼寓相思无望;‘石榴红’,暗示流光易逝,一别经年(榴花开时,青春已逝)”。说是。石榴五月开花,是春尽夏来,言自春至夏,榴花已红,却绝无消息。7,斑骓:毛色青白相杂之骏马。《乐府诗集》卷四十七《神弦歌·明下童曲》之二:“陈孔骄赭白,陆郎乘斑骓。徘徊射堂头,望门不欲归。李贺《夜坐吟》:“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义山诗有《春游》云:“桥峻斑骓疾,川长白乌高。”《对雪》之二云:“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又《无题》(白道萦回)云:“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8,“待”,汲古、戊签、姜本、东涧诸本同,朱、姚、屈诸本均作“任”。  《易·坤》:“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鲍照《玩月》:“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元稹《春词》:“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衷开怀待好风。” 【韵译】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讲解】  这一首诗借一个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和相思无望的苦闷,表达了诗人对流光易逝,青春虚度地感慨以及抱负与追求难以实现的怅惘感伤之情。诗中叙说了一个青年女子在一个初秋的夜半缝制罗帐时,不仅想起了很久前和意中人的一次偶然相遇,接着叙述了这次相遇之后的无尽相思以及期待再相遇的心境。本诗心理刻画细腻,感情真挚深厚,尤其象征、暗示等手法的运用,使主题显得更加含蓄蕴藉,寄寓深远。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我织的凤纹香罗,薄薄的,是多么的轻软;我缝制的圆顶罗帐,带着青碧的花纹。此时此刻,也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为此,不由得想起了一次与意中人偶然的相遇:那时因为害羞,我用团扇遮住了自己娇美的面容,却难于掩饰住自己内心的羞涩。他的马车在我面前轰隆隆地驶过,我俩连一句话也未来得及说。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意中人便杳无音信。已经挨过了多少寂寞,有多少个漫漫长夜自己独守孤灯,在暗淡的烛光中有着说不尽的思念。眼下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了,可他仍然没有一点消息。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其实那位日思夜想的意中人和自己相隔得并不遥远,那匹系在杨柳岸边的黑白花骏马,岂不就是他的坐骑?哪里会来一阵清风,把我吹送到他的身边?
【评析】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像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读者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点评】  “凤尾香罗”首联为诗人拟想之辞,家大人曰“自对面落笔”也。言所思女子当于深夜缝制凤尾纹之碧罗帐,其帐纱薄,散发绮罗香泽。此种多层百折复帐,唐人称“百子(折)帐”,婚礼所用。而首句“罗”用“香”(相),次句用“缝”(逢),寄意显然。三、四回顾一匆匆邂逅之情景:女以团扇含羞半掩,诗人则骓引车走,车声殷殷如雷,欲语而未通。此情景极似另首《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此“凤尾香罗”一首,亦云“斑骓已系垂杨岸”,又《对雪》云“肠断斑骓送陆郎”,又《春游》云“桥峻斑骓疾”,合此四言“斑骓”,抒情主体均为诗人自己。五六转写相思无望,以灯暗和春尽作比。出句言无数夜晚,伴随残灭灯花,孤寂难处。俗以灯花为吉兆,常为男女喜事之预兆。杜甫《独酌成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西厢记》五本一折:“昨夜灯花报,今朝喜鹊噪。”《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然今夜灯花烧残成烬,则暗喻欢情难洽。对句云自春徂夏,绝无消息。“石榴红”即石榴花。“五月榴花红似花”,是春已尽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云:“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故“金烬暗”(灯灭)和“石榴红”(春尽)正隐喻相谐之无望。七、八反照三、四,言前回相遇匆匆,未能一诉衷怀,今我斑骓即在垂杨岸边。诗人当搔首踟蹰,急切等待,忽作奇想:何处等来一陈西南好风,吹将汝来?西南坤位,《易·坤》:“西南得朋。”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何处西南待好风”,即“何处待西南好风”,此以西南风喻所思女子甚明。姚培谦曰:“此咏所思之人,可思而不可见也。”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玉溪(xi)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3]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的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清代中期的黄景仁的一些优秀的“绮怀”诗。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英汉对照】无题二首(之一)李商隐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任好风? TO ONE UNNAMED ILi ShangyinA faint phoenix-tail gauze, fragrant and doubled,Lines your green canopy, closed for the night....Will your shy face peer round a moon-shaped fan,And your voice be heard hushing the rattle of my carriage?It is quiet and quiet where your gold lamp dies,How far can a pomegranate-blossom whisper?...I will tether my horse to a river willowAnd wait for the will of the southwest win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4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7。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8。残:凋零   9。探看:探望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第2个回答  2013-10-24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