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和培育后备母猪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1)稳定的后备母猪群是一个猪场猪群规模稳定的关键。引种前应考查引种场近年来的品种更新情况。一个猪场的生产水平的发挥,依赖于上一级种猪场的种猪生产性能。

(2)建立新猪群,引入种猪,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是猪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可能带来的风险,引种前还应考查引种场猪群的健康状况。若对引进种猪的健康状况了解不清,可能影响猪场的后续生产。因此,除了提倡种源单一外,还提倡减少引种的次数。若棚舍条件允许,两年引进一次足量的后备种猪。规模大、管理好的企业,可考虑引进祖代种猪,自己培育父母代种猪,减少引种带来的风险。

(3)引进后备种猪后,首先要隔离1个月。隔离的目的是保护猪场原有猪群不受新引进猪群的影响。隔离应在独立的区域进行。理想的隔离舍在场外。若没条件,隔离舍也可设在场内。理想的场内隔离舍应有淋浴间。若没有淋浴间,人员进出应洗手、消毒、换衣换鞋,工具与原场不交叉使用。运输会产生应激,使后备猪抵抗力下降,到达猪场后应饮加药水。一般添加400毫克/升的土霉素或金霉素。隔离期为30天,至少不少于2周。建议种猪到达后3日内不进行疫苗免疫,在15日后注射疫苗。是否一到达就注射疫苗,应根据猪场所在地的疫情、种猪日龄、引种场种猪出售前的免疫情况而定。

(4)后备种猪隔离阶段完成后,进入适应阶段。适应的目的是建立一致的免疫水平。在适应期,应有计划地、限制性地接触原来猪群的微生物。可用淘汰公猪、保育猪、母猪的胎衣逐步适应。集中接触,可能引起疾病的暴发。在适应期,可以考虑加药,但主要是进行疫苗免疫。适应期为60~120天。在适应期,后备猪在配种前除了免疫国家强制免疫外,还应注射JE,PPV,PR等;PPV应在180日龄后免疫,JE应常年免疫。

(5)后备母猪对很多疾病的免疫力还不足,所以引进的后备种猪必须经过隔离-适应阶段,为此引进的后备种猪的体重要尽可能小,一般不超过50千克。购买50千克左右的后备母猪的好处是离配种的时间较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隔离-适应,主动免疫可得到保证。

(6)后备母猪分阶段培育:140日龄以前按生长育肥猪饲养,140日龄以后按后备母猪饲养,饲料可用哺乳料替代。后备母猪的初情期一般在165日龄,有效刺激发情的方法是定期与成年公猪接触,每次20分钟。注意要经常更换诱情公猪,以保持兴趣。诱情的优点可使大多后备母猪较早地进入初情期,使较多的后备母猪可在第三情期受配。

(7)配种时后备母猪的指标是:日龄>210天,体重>130千克,背膘>16毫米(2.5~3.0分),2~3个发情周期,体格合适。所以后备母猪在免疫时就应建卡,以便记载免疫次数和发情次数。

(8)为了达到初配目标,后备母猪在体重50~100千克时应自由采食。到100千克时每天饲喂不少于3千克的饲料。在配种前14天饲料增加至3.50~3.75千克,通过采食量来控制排卵量。为便于饲喂,应将初情期后的后备母猪移至限位栏饲喂。

(9)培育后备母猪的重要性:后备母猪能补足空栏,保证均衡生产。在母猪配种群中,应有80%的断奶母猪、10%~15%的后备母猪和10%~15%的返情母猪。若计划后备母猪210日龄配种,购入的后备母猪为100日龄,则在110天后开始配种。所以在引种时就应计划采购多少日龄的后备母猪,补充到哪周的生产空缺。

(10)猪的改良方向由市场决定。公猪选择的重点是背膘薄、生长快、有效的饲料转化和良好的结实度。选择后备母猪的重点是母性能力、高产仔数和断奶重、温顺易管理、身体结实。后备母猪最少要有12个乳头,有瞎乳头、翻转乳头或其他畸形乳头的,应当予以淘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