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题所述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往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而现代很多小学生受到家庭过分溺爱、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情绪非常容易失控,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对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加以培养。这与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并不相符。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教育中明确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提升学生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不仅符合现代素质教育需求,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手段,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近些年来,一些小学生因为课业负担比较沉重或者是禁受不住教师批评而做出极端行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这些事件中也能够看加强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还不够成熟,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够适当的对其情绪调节能力加以培养,对小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不但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生兴趣。因此,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非常有必要。
  尽管培养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一致认可,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一、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编的,而语文教师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精心的选择一些内容,尤其是带有积极意义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逐步地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二、注重课程教学氛围的营造
  课堂教学氛围越加积极,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就越高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也能够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面对问题能够勇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平等,给予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尊重,这样即便学生有负面情绪,也不会出现过激的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生之所以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主要是因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合作的问题,当遇到困难时,不懂得寻求帮助。对此,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步意识到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非常重要,这既关系到学生是否健康成长,同时也关系到学生面对困难是否具备良好的处理能力。基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在教学中更应注意这一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