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有没有姓“一”的?

到底有“一”这个姓吗?

有姓“一”的。

一[弌、壹,读音作yī(ㄧ)]。据史籍《魏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有乙弗氏。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乙弗氏,多改为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汉字谐音改为一氏、乙氏。

一姓全国人数1424人,北京人数10人,主要分布山西、四川、安徽,起源商王朝的缔造者汤,字“天乙”,后代将“乙”改为“一”作姓。

                                                      著名画家一丁


扩展资料:

“一”姓的由来

1、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的汤,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古老的商王朝缔造者子履,号成汤,字天乙,其后代子孙便取其字为姓氏,称乙氏。在成汤的支庶子孙冢,有按齿序排行者,取壹为姓氏,称壹氏,后简文为弌氏、乙氏、一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该支弌氏、乙氏、一氏同宗同源,皆尊奉成汤为得姓始祖。

2、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乙弗氏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有乙弗氏。

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乙弗氏多改为汉姓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汉字谐音改为一氏、乙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匈奴族,出自西域古匈奴奚王,属于帝王赐姓后改姓为氏。 据史籍《五代史》记载,在后唐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李亶,公元926~933年在位)曾赐当时库莫奚王的副使格斯齐宜为汉姓“乙”,其后代因而世称乙氏。

在该支乙氏族人冢,后有人因避难而改姓为谐音汉字“一”,后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3

有姓“一”的。

据史籍《魏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有乙弗氏。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后,在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乙弗氏,多改为娄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汉字谐音改为一氏、乙氏。

一姓全国人数1424人,主要分布山西、四川、安徽,起源商王朝的缔造者汤,字“天乙”,后代将“乙”改为“一”作姓。

当代名人

一君豪(公元1928~ ),原名一夫蔡察,艺名蔡察草堂,别号兰亭;上海人。著名当代书画家、诗人。

一鸣(公元1932~ ),字苦军,号墨痴;河南南阳人。著名当代书法家。中国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铁流美术书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一丁(公元1935~ ),山西沁水人。著名当代作家。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地方县政府专家医院、文艺刊物、新闻单位任干事、科员、秘书、副主任、编辑、记者。

一胜民(公元1944~ ),1944年1月出生,山西榆次人。著名当代教育家。

一壶(公元1947~ ),江苏昆山人。著名当代书法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09

有。

本姓起源

1、源于鞑靼族

出自元朝时期鞑靼族木氏氏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今蒙古族本氏,原为鞑靼民族中的木氏家族,在元朝中期曾为朝廷上都大臣,至元朝末期犯满门抄斩之罪,为免杀身之祸,其家被迫迁逃入中原,并取不忘本之意,在“木”字中添“一”为“本”。

2、源于姬姓

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今四川省绵阳市的本氏,原本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后。传说,明末清初,在朱明王朝覆灭之后,各等级的皇族贵胄皆受满清政府抄斩之祸,皇室中有兄妹两人被侍卫们死命救出,其中的妹妹后来嫁予一周姓人家。

3、源于祁姓

出自东汉灵帝后裔,属于汉姓夷化为氏。东汉末期,中国大陆的战乱,导致大量民众迁移向倭奴国,在彼地生息繁衍,成为现今的日本民族之一。现今日本国中的本氏一族已经基本上夷化为本砥氏、山本氏、瀬本氏、本间氏等,复入华则简称本氏、原田氏。

4、源于蒙古族

蒙古族布楞都尔本氏,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ldurben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布楞都尔本氏中即有冠汉姓为本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5、源于鄂温克族

出自清朝时期鄂温克阿尔本昌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鄂温克族、满族阿尔本昌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与蒙古族、达斡尔族、汉族、鄂伦春族杂居,但社会往来较少。由于阿尔本昌氏族人擅长山林狩猎、饲养和使用训鹿,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多冠汉姓为本氏、山氏、鹿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本姓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一君豪:(公元1928~ ),原名一夫蔡察,艺名蔡察草堂,别号兰亭;上海人。著名当代书画家、诗人。 1946年3月起参加革命工作。大学毕业后留学越南,并拜巴金、臧克家、刘海粟等为师。系北京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等正式成员,世界诗画家协会主席兼上海市书画家协会主席,世界儒文化与华夏文人研究会会长。为国为民已献独根苗蔡示,犹在泸义开九所艺术总称:“全球一夫蔡察义开新敦煌诗书画印学院”任总院长、总教授。 1998年起被聘为与希拉克同任:世界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世界名人协会(原天下名人馆)名誉顾问。《中外名师录》名誉主编。国家领导陈沂、孙滨等会同国际授予“新世纪儒王”及博士奖于泸“海岛”。发表诗词海内外逾万首;《文人自有三生幸》赴北京笔会得全国头名奖。《面呈刘海粟我师之诗》,入选《当代诗词三百家》转载各大辞书。 义造世界性:“儒教蔡察草堂公园”,内分德高望重、德艺共存的十个公园:①释迦公园、②耶稣公园、③李商隐公园、④包公公园、⑤海瑞公园、⑥彭德怀公园、⑦诺贝尔公园、⑧黄文欢公园、⑨郭农公园、⑩诗后公园;十公园总称蔡察公园——永久免费开放,供人研究儒教,而多家报刊、电视台及辞书报导刊登详载《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等。 诗词入选:《中华诗魂》、《现代诗词300首》、《中华当代诗词家大辞典》等八十多本书刊中。书画印入选《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世界书画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九十多本辞书中。著作有:《义务之父蔡察集》、《新世儒王蔡察集》及《蔡察夫妇诗词18拍》等九十余部集子。 一鸣:(公元1932~ ),字苦军,号墨痴;河南南阳人。著名当代书法家。 中国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铁流美术书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1984年创办《北京一鸣书法学校》(今一鸣文化艺术学校),任校长兼书法讲师,是著名书法家,世界艺术名人,成绩显著,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和全国“先进军队离休干部”光荣称号,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解放军报》、《北京日报》和《晚报》等几十家新闻单位进行报导播放。 一鸣酷爱书法艺术,擅长楷行草。作品获铁流杯中国书画大赛大奖,多次参加在中国美术馆等处举办的全国性展览,在北京玉渊潭、广东四国摩崖和开封翰园碑林刻树,被十几家报刊杂志和电视台发表播放;他的生平和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书法人物电脑数据库》、《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等巨著。 一鸣的艺术成就,为人类艺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世界艺术名人评审委员会等特授予他“书画名人”荣誉称号,并颁发了“世界艺术名人”证书。 一鸣自费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台同胞共二百多名书法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当代书家龙虎字书法篆刻展览,供稿出版了《龙虎字书法》,编辑出版了《铁流杯中国书画大赛作品选集》。 一鸣编写的《怎样为子女起名字》受到有关户籍部门的好评。 一丁:(公元1935~ ),山西沁水人。著名当代作家。 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地方县政府专家医院、文艺刊物、新闻单位任干事、科员、秘书、副主任、编辑、记者。 1957年被诬陷为“右派”,不服上访,反诬为反革命,判刑二十年入狱劳改。1970年释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复职。 系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理事、长治市赵树理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赵树理研究》杂志主编,长治市政协七八届委员,长治日报主任记者,作协会员。 离休后被聘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教授,山西老区报长治站站长、《东方潮》特约记者。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冬夜》、《笑》,中篇小说《历山与舜的传说》,长篇小说《赵树理外传》,纪实文学集《星光灿烂》、《沥向大地的爱》、杂文集《啊》。 专著有《赵树理趣闻80谈》、《关于赵树理》、《赵树理资料索引》、《且说山艺蛋派》、诗集《枯木朽株》等十七部。 在三十多种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八百余篇,约五百万字,多篇文章在前苏联、日本、朝鲜报刊发表。 曾获省及全国地报好新闻一、二、三等奖七次,省级以上文艺创作奖六次,《电话号码》获全国百字笑话大赛一等奖,《男子汉风采》获1997年中国作协文艺报文化创作一等奖,《圣洁的一吻》获重庆香港回归文学艺术创作银奖。 八次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连续五年评为模范政协委员,先后十多次向山区、灾区损款五千余元,捐赠图书两千余本。 其创作生活已收入《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十多辞书。 一胜民:(公元1944~ ),1944年1月出生,山西榆次人。著名当代教育家。 1969年毕业于北京化纤工学院化纤系。 曾任职于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部。现任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长期工作在教育战线,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改革、开拓精神。 1986年调北京农业大学工作,先后对人事管理、办公室工作、财务管理、经济工作、保卫工作、后勤管理、基建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 1991年以来,参与学院改革的重要决策,制定学院改革政策,起草改革文件,为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积极推动后勤改革,调动了后勤职工的积极性,解决了一些过去难于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促进了后勤工作的发展。 1997年调北京教育学院工作,在该院的基建工作和后勤改革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基建工作的进程,促进了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使学院后勤在社会化的道路上跨出了较大的步伐。 一壶:(公元1947~ ),江苏昆山人。著名当代书法家。 早年曾从乌龙寺遍能大和尚和嘉州李农李先生学书。而立之后,又往江苏裔敬亭老翁和西昌江济时先生学诗书和古文。 书宗汉魏六朝,工篆隶、善真行;书向野逸,主性情,师本心追求不雕而文,得逸致于意外,寓请于庄,寄至味于淡然之境界。 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三届、四届书展,第三、五届中青年书展,新加坡第一届国际书展,第三回中日友好书展,1995年汉城国际书艺联展等。 有作品收入《中国当代书法百人精品集》、历届全国书展获奖作者《翰墨精英集》,并出版有《一壶天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7-01
有 初姓来源有四:1、出自于楚国国君熊氏。楚国国君为芈姓,以熊为氏,根据《世本八种1》,“熊乃初氏”。南北朝时期何承天的<姓苑>,记载:初氏,望出南郡.初姓早已有之.初姓碑文也提到"上先荆出楚". 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第十》:“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据初慧安于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立茔于烟台芝罘西陀碑文和《史记》、先秦时期的《世本》等文献考证,碑文中提到的“老祖初公”既是楚国第七代国君熊严的儿子“叔堪”。烟台芝罘西陀矶岛,碑文有“羽音世考 初姓传宗 上先荆楚 袭受国封 四至八世 老祖初公 清净为质 富贵若空 奇获保寿 安隐南衡 由周时楚武王之位始 历秦汉代三十之系承”。公元前822年,八代楚国国君熊霜卒,弟仲雪、叔堪、季徇争立,仲雪死,叔堪奔濮百蛮,季徇立,为熊徇。(《史记。楚世家第十》),与碑文中"八代隐居南衡,的记载一致.因此,初慧安一脉的老祖是叔堪。 2、《魏书》、《二十五史。北史》记载,初古拔,本名薛洪祚,被太武帝世祖赐名,以军功赐为永康侯,赐田在陕西韩城。 3、出自祁姓.北宋1010年左右,皇上喊负责管理钱粮的度支员外郎祁暐,将祁卿家错喊为初卿家,因没人敢指出皇上的口误,于是从祁暐和他的爷爷开始,改为初姓。 4、出自满族老姓:绰克秦氏。绰克秦氏(COKI HALA)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以地为氏,世居绰克秦,后改汉姓初。未见到后人资料。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