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是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是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有此物,而已有物之理。”是什么观点?

儒家理学程颢认为,理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趋势,"理者,天也","言天之自然者,谓之天道";对于"道"与"器",则认为"器亦道,道亦器",将道视为无始无终的万物主宰。强调"天人本无二",人心与万物不可分,人心本无内外,天地万物皆与我浑然一体。而程颐则不然。程颐认为,所谓"理",重在指客观事物之所以然,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天地之所以高深,鬼神之所以幽显,都是因为天下之物皆可以理照。一物须有一理,但一物之理即是万物之理,而万物之理就是一个天理。而无论“道”还是“理”终究没清楚讲明宇宙的本源,而二程也没刻意要讲清。"存天理,灭人欲"是二程理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其伦理修养的最高要求。本来,强调天理的人伦性质应该说具有人本主义的意义,因为它肯定人的欲望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然而由于二程将天理与人欲绝对对立,并以天理遏制人欲,遂使其天理说具有明显的非理性色彩。朱熹的理气、太极思想基本上是承袭二程,特别是程颐的理气说,同时又充分吸收了周敦颐的太极说、张载的太虚之气说、邵雍的先天说等。理气、太极等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便是天理论,而天理论的核心又是理气说。一是他认为理或天理是字宙的本原或根本,天地、人物都是因天理而存在,都是由最根本的理所产生、所该载。"未有天理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至于太极,朱熹认为,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亦只是此理;静而生阴,亦只是此理。"故此,在他看来,太极就是理,其为宇宙本体非属气,也不是理气之外而别有一物。二是在理气的关系问题上,朱熹认为理为根本,气是依附于理的。气为形而下,理为形而上。天下没有无理之气,也没有无气之理。然而,理也不是能够脱离气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因此必须强调的另一点是理只能存在于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宇宙相对论是佛学的世界观。佛学的总体思想已经明确,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宇宙也不例外。宇宙相对论告诉我们,宇宙不是绝对独立存在的。宇宙之外还有一个“空”与之并存。两者是对立统一体,不可分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这段话,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弗如是。”所表述的就是这个意思。宇宙相对论是佛学的世界观,是佛学的根本。关于存在,佛学说:“世间凡夫皆虚幻”,而其因缘说和因果说又具有一定的客观唯物性。所以,我以为佛学的存在既具虚幻性又具真实性。所谓虚幻,以历史的眼光看,人的生命以至于星球的生命都不过是一瞬之事。许多文学作品都有展现曹操《短歌行》、苏轼《赤壁赋》等,我不多说。在宇宙存在的时空里,恒星的产生与消亡正如人的出生与死亡一样,时时都在发生。所以人的存在便具有虚幻性。从生活的角度来说,人类的生活处世,因缘生因缘灭(因,因素;缘,因素之间的关系)佛学讲地五蕴即是肯定存在的真实性。如此看来,佛学对宇宙的本源只是说:“法如是而。”而更强调人存在的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7
这句话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理就是自然的理,是大自然的意志。大自然意志先于万物而存在,因此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