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前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前一句是:为有牺牲多壮志。

出自:现代诗人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原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扩展资料: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韶山的先烈们牺牲了,但是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鲜血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新天地,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出了何等伟大的贡献啊!

过去了,旧社会的苦难的生活终于过去了,蒋介石的黑暗统治过去了,一切封建剥削制度都过去了,都成了历史的陈迹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景象,韶山的人民从清早起就在田地里紧张地劳动着。

在夕阳之下,万物都将休息了,鸟儿也要归巢了,这时候看到了什么呢?他欢喜地看到韶山的水稻和豆类作物,被风一吹,掀起了重重的波浪,就在这种非常优美的景象下,遍地的英雄——也就是在农田里劳动的人民公社的社员们,趁着夕阳的美景在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收工回家了。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韶山,但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事实上中国各地的情况都和韶山一样,中国的人民都经历过血和火的考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到韶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2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题解]
韶山,毛泽东的故乡。1925年1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故乡,建立中共韶山支部,组织农民协会。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又一度回到韶山。由于革命工作的繁忙,在建国后的第十年,才得重返故乡一次。一别32年,故乡的面貌全变了。欣今慨昔,感而赋诗。

[注释]
(1)别梦:指往事。
(2)逝川:比喻过去流失的岁月。
(3)黑手:指反动势力。
(4)霸主鞭:形容反动派对农民群众的镇压。
(5)为有:因为有。
(6)下夕烟:由暮霭中下工归来。
[赏析]
首以“别梦”开端,暗示回到故乡,而又荡开到“三十二年前”;末以“喜看”作结,正面形象歌颂;前咒后喜,自然对应。中间两联四句,一正一反,一反一正,正好把三十二年的历史发展按序表述出来,由咒而喜,绾合结尾。真情壮采,自然浑成;句句都是直抒胸臆,恰到好处
第2个回答  2008-09-06
原文: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题解]
韶山,毛泽东的故乡。1925年1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故乡,建立中共韶山支部,组织农民协会。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又一度回到韶山。由于革命工作的繁忙,在建国后的第十年,才得重返故乡一次。一别32年,故乡的面貌全变了。欣今慨昔,感而赋诗。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9-06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