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二弟子有什么主要事迹?

大弟子迦叶尊者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拈花微笑故事,二弟子金蝉子有下凡投胎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问宗教故事中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二弟子有些什么主要事迹?他们的历史原型人物又有什么主要故事?

释迦牟尼佛的第一大弟子是舍利弗尊者,第二大弟子是目犍连尊者。其事迹分述如下:
一、 舍利弗尊者
(一)八岁走上论师宝座
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译鹙子,母眼明净,如鹙鹭眼。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区迦罗臂拿迦村。父名婆陀罗,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舍利弗八岁时,即能通晓一切书籍。时摩竭陀国有吉利、阿伽罗兄弟二人宴请王太子、大臣论师,谈古论今。八岁的舍利弗走上论师的宝座,与诸论师及其子弟辩论。舍利弗言词清晰,义理周详,语惊四座,折服了所有的人,受到人们的赞叹。国王对他很欣赏,当即赐给他一个村庄。二十岁时拜六师删惹夷为师,与同学目犍连为知友,经过一个时期学习,对删惹夷的学问不满,想另投高师。恰巧一天遇到马胜比丘为说:佛所教导的修行法语,‘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使其顿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和目犍连一起带领二百弟子到竹林精舍皈依了佛陀。
(二)著名的建筑师
舍利弗不仅精通四吠陀、奥义书和佛学,还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乔萨罗国舍卫城的须达多长者,用金砖布地买下只陀太子的花园,给佛陀建造一所说法的精舍。要求派一位设计和管理施工的人,佛陀即派舍利弗去担负此项重任。在舍利弗的设计下,造有十六所殿堂专供集会之用,六十所小堂,分寝室,休养室、盥洗室、浴室、储藏室,厕所等设施,是当时舍卫城著名的建筑群。在施工过程中许多外道一致反对须达多建造精舍,供养佛陀,要求与舍利弗辩论。如果外道胜了,舍利弗离开舍卫城,工程停止。辩论结果,舍利弗战胜所有的外道,纷纷要求舍利弗介绍,皈依佛陀,弃邪归正,使佛陀在舍卫城的教化,奠定群众基础。
(三)不退菩萨行
传说舍利弗于六十小劫前,行菩萨道,不但愿意把所有的房屋,田园,财产等资财布施与人,甚至连身体、生命也愿布施与人。一天,一位青年对他说:母亲患有不治之症,医生说要一位修道者的眼球作药引,才能治好母亲的病。舍利弗毫不犹豫地将左眼取下,交给青年。青年手接眼球说:医生说是要右眼。舍利弗接著又挖出右眼球交给青年。青年接著眼球放在鼻下嗅了一嗅说:你是一个什么修道的人?眼球臭得难闻!扔在地下,用脚一踩,拂袖而去。舍利弗听到青年的话和踩眼球的声音,叹了一口气说:众生难度,菩提心难发,菩萨行难行,我还是当一个自了汉算了。立即有人对舍利弗说:刚才那位青年是你的大善知识,是考验你的菩萨行是否坚定。你不应退失菩提心,应更勇猛精进,上求佛道。舍利弗听后,更加坚定菩萨的行愿,所以一些大乘佛经,几乎都有舍利弗为当机众。如《阿弥陀经》说西方极乐国土依正庄严。《般若经》里佛为舍利弗说深般若法门。《法华经譬喻品》佛为舍利弗授记未来成佛,号曰华光如来,国名离垢。其土平整清净严饰,玻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其国有无量无边菩萨,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华光如来,寿十二小劫,其国人民,寿八小劫。华光如来涅槃后,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
(四)提婆达多最怕他
舍利弗智慧第一,常代佛说法。当佛的侍者有二十年之久,佛称赞他是众生的生母。僧团碰到些棘手的问题,都由舍利弗来解决。如提婆达多叛佛后,用种种威胁和引诱的办法来勾引佛弟子跟他跑。有不少信仰不坚定的人,贪图阿阇世王给提婆达多丰富的供养,跟著也变节了。舍利弗到提婆达多处,质问这些人说:你们出家是为了修道?还是为了接受供养?现在被区区小利所动摇,放弃正道的信仰,你们不觉可耻吗?经过舍利弗的教育,变节的人和婆提达多原来的弟子当下认识错误,跪下求忏悔,舍利弗又把他们带回到僧团。舍利弗对维护僧团的统一做出重大贡献,受到佛陀的表扬和僧众们的尊敬。提婆达多最畏惧的人就是舍利弗。
(五)先佛入灭度
佛陀在毗离城附近的森林中说法后,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三个月后就要入涅槃。舍利弗听到这一消息,和大家一样十分悲哀。在禅定中思维:过去的诸佛,上首弟子,都在佛陀以前入涅槃。我是佛陀的上首弟子,应先佛陀而进入涅槃。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佛陀同意后,就回到故乡迦罗臂拿迦村,拜见了百岁的老母亲后,就在诞生的房中进入涅槃。

二、目犍连尊者
(一)神通第一
目犍连、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传说目犍连在过去世中,是一个以捕鱼谋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佛走在街上,威仪具足,举止安祥。生恭敬心,请到家中供养膳肴。饭后辟支佛跃身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上下自如。他心生欢喜,发愿来生,求得神通,因此今世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
舍利弗监督祇园精舍工程时,外道首领劳度差要求比赛神通,舍利弗显过十八变神通,赢得最后的胜利,给舍卫城里人民留下深刻印象,被推为大智慧大神通的尊者。还有一次佛陀于十五日在阿耨达池边为比丘说戒,座中少了舍利弗,叫目犍连到舍卫国把舍利弗请来。目犍连现神足通,以为一定比舍利弗先到。当他到达时,看到舍利弗结跏趺坐,坐在佛的身旁。问佛:我从祇园精舍回此,明明走在舍利弗的前面,怎么他会先我到此,难道我失去神足通了吗?佛说:目犍连你有大神通,现在可以在大众中显现神通,启发初学的信心。目犍连即一足踏著地球,另一足踏上梵天,使大地震动,受到大众的赞叹。
(二)对四饿鬼说因缘
一天夜里目犍连静坐在恒河岸边,看到许多饿鬼前来取水解除饥渴,众鬼向他请问罪业因缘。第一个饿鬼问道:我现为饿鬼,常患饥渴,看到恒河水味清凉,但取食时,水又沸热,饮上一口,五脏六腑顿时焦烂。不知造何恶业,受此苦报?目犍连答说:你前世以看相算命为职业,随心毁誉别人,言多欺骗,故受此报。第二个鬼问道:我的身体常被一些凶猛的大狗啖食,肉吃尽时,风吹又生,不知为何受此苦报?目犍连答说:因你前世屠杀鸡鸭猪羊,祭神拜天,受此恶报。第三个鬼问道:我腹大如瓮,咽喉和四肢,细如针尖,见到饮食,不能得进,不知何缘,受此苦报?目犍连答说:你前世为官作宰,自恃豪强,欺压他人,残酷剥削民脂民膏,占为己有,故受此报。第四个鬼问道:我头大如斗,全身长满口舌,时时从舌中流血如注,命如游丝,不知因何受此恶报?目犍连答说:你前世喜欢说人长短,挑拨是非,恶口伤人,故受此报。
(三)目犍连救母
目犍连在定中见到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尖那样细小,皮骨连结在一起。即以钵盛饭菜以饷老母,饭到母亲手中,立即化为炭火,目犍连见状,万分悲痛。即以此情禀告佛陀,祈求开导救母的办法,佛陀说:你母生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贪嗔邪恶,愚弄众生,故受此报。此之重罪,非一人力量所能拯救,唯有仗十方僧众的力量,才能使你母脱离饿鬼之苦。每年七月十五日,是僧众自恣日,设百味珍肴、鲜果于盆中,供养僧众,你母即可超度。目犍连听后,依教奉行,此后七月十五成盂兰盆节。盂兰,汉译为倒悬,形容饿鬼之苦,如人倒悬。唯有以盆盛食品斋僧,才能解除倒悬之苦。
(四)为法献身
目犍连一生不知疲倦地宏扬佛法,降伏外道,遭到外道的嫉妒,一次他经过伊私阇梨山下,被裸形外道看到,就从山上推下乱石,目犍连活活地被打死。他是佛教史上第一个为了传播佛法流血殉教的人。目犍连被害的消息,传到阿阇世王耳中,震怒非常,数千名裸形外道被坑杀。比丘们纷纷请问佛陀,目犍连神通第一,他为什么不用神通与外道对抗?他为什么不躲避外道的暗算?佛回答他们说:神通敌不过业力,肉体是无常的,业报是要了结的。他于过去生中,捕鱼为业,不知有多少生命丧生在他的手中。对觉悟者来说,死是生的结果,无所畏惧,目犍连为法献身,虽死犹生。因为他以短暂的色身,换来无限的真理,称得起是将自己的生命献给真理的伟大人物。

附:
佛陀十大弟子排序:
一、舍利弗,智慧第一。
二、目犍连,神通第一。
三、摩诃迦叶,头陀第一。
四、阿那律,天眼第一。
五、须菩提,解空第一。
六、富楼那,说法第一。
七、迦旃延,论义第一。
八、优婆离,持律第一。
九、罗睺罗,密行第一。
十、阿难陀,多闻第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2
  迦叶尊者 - 迦叶尊者简介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次,迦叶尊者(Kassapa Thera)在一个寂静的地方闭关了很久回到世尊身边。他须发皆长,衣衫褴褛。当时,世尊正为数百眷属传授妙法,眷属们见他如此模样,心生不悦,觉得他行为衣着很不如法。此时,世尊悉皆了知眷属们各自的心念,心想:我涅盘 (Parinibbana)后,佛法全靠他来弘扬,他本已精通三藏(Tipitaka),具足种种功德,如果众比丘经常轻蔑他实不应理,他应该是人天诸众所应恭敬赞叹的大德,所以,我应在众人前宣扬他的共不共的功德。便告众眷属曰:“你们不要轻蔑迦叶尊者,我涅盘后,我的教法全由他来弘扬。”接着对迦叶尊者说:“迦叶,你来和我坐在一个座垫上。”众眷属顿时觉得,世尊此举真是希有,肯定是迦叶尊者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迦叶尊者来到佛前,右膝着地,合掌顶礼,禀白世尊:“释迦世尊,您是我的本师,您是我的善逝,我是您的声闻(Savaka)。”(此时,迦叶尊者已得戒体,此是旧仪规中的承诺得戒体)世尊对众眷属宣说迦叶尊者的功德:“譬如,我在一天、两天、三天乃至七天之间可以住于第一禅定,迦叶他也可以象我一样,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的境界,凡我所能得,迦叶一样能如是;如四无念、四无色界等我所有的境界,迦叶全部具足,我的神变如大变小,一变多,水不能溺,火不能烧,住于虚空等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变,迦叶也一样具足。”(以上种种境界,《百业经》藏文版本中有详细讲述)听到世尊对迦叶尊者如此赞叹,众眷属自然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迦叶尊者 - 相关传说

  迦叶尊者受到了众人的恭敬,世尊又对众眷属作很多授记。时诸比丘赞曰:“世尊如此赞叹迦叶尊者,人(Manusa)天(Deva)诸众也生起极大的恭敬心。稀有!奇哉!”

  佛闻此言,告诸比丘曰:“不仅是现在,以前我也是在众人前赞叹他,他因此而得到众人的恭敬。曾在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执政,举国上下,无诤、无仇、无盗、无灾,政通人和,五谷丰登,君臣慈贤,庶民忠君,梵施国王如理如法地把整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宫内有五百王妃与国王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但她们始终都没给国王生下个太子,虽然祈祷了所有的天尊,仍无济于事。当时,国王手下有五百位骄傲自满,恃纵放逸、性格恶劣的大臣,其中只有一个胜藏大臣,具足智慧,人格稳重,心地慈善,作事纵观大局而谨慎周到。这时,梵施国王与黎宏国王之间产生了一点矛盾,梵施国王心想:如果我的胜藏大臣住在黎宏国家,肯定两国之间的矛盾会解除,也不会起战争的,最好让他去住在那个国家。这样,梵施国王就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胜藏大臣,胜藏大臣也欣然遵命,他就去黎宏国家暂时安住了下来。自那时起,因为胜藏大臣的智慧,使两国之间的关系日渐融洽。后来,梵施国王年岁已高,而他的一个王妃居然怀孕了。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孩子,宫廷上下都为小太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用牛奶、酸奶、酥油饼等上好的饮食喂养着他。到太子刚会行走时,梵施国王心想:我已经是年迈体衰了,很快会死的,太子年且尚幼,不能左右国政,其他大臣心机不良会害太子抢夺王位的。他便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重爱的胜藏大臣,把他接回来,王位交给他,他会很好地保护小太子,国家人民也不会有违缘。不过,毕竟现在他身为大臣,要想让他继承王位,一定要当众赞叹他的一切能力才干等,以免众人不服。这样,梵施国王就特派专使迎请胜藏大臣回宫与国王商议大事。胜藏大臣便从命回鹿野苑,梵施国王让宫内大小重臣,乘象骑马,城市内外,道路两旁都新加严饰,国王也是御驾亲临,整个迎接的场面非常隆重。久违了的君臣二人一见面,互抱相对无言。然后共乘一大象,共享盛宴,共一碟食。宴会将毕,国王慎重地对胜藏大臣说:‘重卿,我年岁已高,太子尚幼,我死后,一切国事均由您来替我,好好保护我的小太子。’胜藏大臣也答应下来了。后来,国王生病因各种草药秘方医治都无效驾崩了。胜藏大臣召集了所有朝中重臣对他们宣布:‘各位大臣,现在国王已驾崩,太子尚幼,以后,应由太子来继承王位,统领天下,我们现在应好好保护太子。’因国王曾亲赞其功德,故众人很信服于他。诸比丘,你们是如何想的?当时的胜藏大臣即今世之迦叶尊者,梵施国王即今现证菩提的我,往昔我也曾对众臣前赞叹过他,今生亦如是。”诸比丘闻已,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金蝉子

  《西游记》形式上的主人公,当然是唐三藏法师了。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用五行或炼丹术原理进行理论上的配对,而将相当于主人公的三藏法师却弃之不顾,这合适吗?当然,炼丹术是在道教的传统上形成的,于是就产生了怎么说都是纯粹的佛教人物的三藏法师,却用道教的理论去诠注是不合适的这种预测。但是,《西游记》在暗中还是对三藏法师进行了道教的解释。

  金蝉子 - 简介

  小说时而将三藏法师称做金蝉子或者金蝉长老。其理由在于第一百回,由释迦如来佛亲口点点说来: 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做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谩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此则因缘故事,实际上源出于道教。根据张真人和黄掌纶所编的《历代神仙通鉴》卷五,说释迦由于布教失败而来到中国,跟从燃灯道人即金蝉子学习道教。哎呀呀!这则故事让佛教徒们听见了,非得勃然大怒不可的。这同老子出关去印度而成了释迦的老子化胡说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只限于元代道家之间的说法。 面所提到的燃灯道人,大概取自于《妙法莲花经》卷六的《如来寿量品》中的燃灯佛。据日语版的译注为: Dīpamkara定(锭)光佛也译作灯光佛。过去世中曾出现过,也传说曾为释尊授记的佛(《增一阿含经》第十三卷),现今则是“生非生现,灭非灭现”的然灯佛。 另一方面,金蝉是一个炼丹术语,此词的频繁使用于十五世纪初叶的明初《三峰老人丹诀》一书。这里显示出极其浓厚的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象征的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同炼丹术相结合的看法。而且也说明了,由提炼铅汞炼丹而生成的“圣胎”,经过三百日后胎儿诞生,被喻作“金蝉脱壳”,然后才能成为神仙的道理。 《西游记》说三藏法师的前世名为金蝉子的依据,大概就在于此。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9-05
问和尚
第3个回答  2008-09-05
请看《十大弟子传》,网上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