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双轨制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劳动合同法“双轨制”,是指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多样化的形态,即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多种并存的用工模式。

双轨制”的核心是以“编制”为限制,有无“编制”成了职工在该企业的身份象征和权利凭证。

有编制属于体制内职工,带有计划经济下的铁饭碗的痕迹,劳动合同形式化,实质上享受的是终身雇佣,企业为其提供丰厚的收入、完善的福利保障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

没有编制成了体制外职工,俗称“临时工”,几乎全部工作在一线基础岗位,劳动时间长、强度大,但在收入分配上与体制内职工却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

扩展资料:

“双轨”的形成,则是历史和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

上世纪90年代,企业和机关单位的养老制,还是执行均为退休前75%的“单轨”。

随着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养老制度的改革也相应划出了“国企—集体企业—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路线图。备受争议的双轨制,正是这一路线图实施过程中的产物。

而另一方面,养老保险长期分属不同部门负责,导致政出多门,缺乏统一性,难言沟通衔接。

还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仅是养老制度制定者,也是受益者,这种双重身份的利益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改革的阻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双轨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9

"劳动合同法"双轨制意思是“正式工”(也就是合同制用工)和“临时工”(也就是劳务派遣工)的“双轨制”用工。

“双轨制”带来同工不同酬、劳动者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部分劳动者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引起中国管理层的重视。去年年底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重点就是对这种“双轨制”进行调整。

比如明确了劳务派遣只能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岗位,要求用工单位对派遣工同工同酬,抬高了经营劳务派遣公司的门槛等。

扩展资料

2007年,中国颁发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务派遣制度。短短几年时间,这一用工形式就在中国各地快速发展,以劳务派遣为主的“临时工”迅猛增加。据全国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被派遣劳动者人数2011年达到约3700万人,占到国内职工总数的13.1%。

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在大连一些单位,派遣人员比例达到60%到90%,如一些加油站里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没有正式编制,一些造船厂除了管理层其余全部用临时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临时工泛滥:中国限制用工“双轨制”越走越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正。
应答时间:2021-01-1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智能问答
第3个回答  2020-08-15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02
是指公务员和一般用人单位的劳动者不一样的身份、待遇和权力。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