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因,梁思程的介绍,以及他们的关系如何?

如题所述

  夫妻。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
  女,民族:汉,福建闽候人,建筑师、 教授、诗人、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 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梁思成 (1901-1972)
  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
  编辑本段【个人简历】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梁启超长子。曾在日本神户同文学校读书。
  1912年9月,随父母回国,先后在北京汇文学校、崇文高小及清华学堂肄业。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年6月赴美国,先后在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攻读。
  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1927年2月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7月~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入美国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经欧洲考察意、法、希腊等国建筑艺术返回北京。8月,梁回到东北,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任东北大学教授兼建筑系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任研究员、法式部主任(至1946年),致力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他到任后,组织调查组到荒山野岭寻找古建筑遗物。6年间,走遍华北十余省、百余县,对二千多处古迹遗存和文物进行勘测研究,获得重要成果:
  1933年在蓟县发现北宋双层木构建筑独乐寺观音阁;还有宋初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以及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的铜观音。
  1937年初,他和夫人林徽因(中国第一个女建筑学家)到五台山,发现建于唐代的大佛光寺大殿木构建筑以及山西晋祠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梁举家南迁,由华北经华中到西南的昆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到各处调查勘探古崖墓和佛道教石窟摩崖雕刻。
  1939年再从昆明迁往四川南溪县李庄,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起,以便利用该所的图书资料研究古建筑。在中国营造学社停止野外调查后,他便专研古代专著《营造法式》。
  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1942年接受国立编译馆委托编写《中国建筑史》,历经两年多才完成。
  1944年起,梁被任为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梁回北平,向清华大学校长建议增设建筑学院,首先开办建筑系,学校当局聘请他任建筑系主任到1972年。11月,被派去美国考察,应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应耶鲁大学聘请讲授《中国艺术史》。
  1947年1月-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4月,参加普林斯顿大学“远东文化与社会”研讨会,作了《唐宋雕塑》与《建筑发展》两上学术报告,并获得该校授予文学博士学位。6月,再次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之后,还出席该校举办的“体形环境学术会议”,获得城市建筑整体结构规模方面的知识,回国后建议把建筑系改为营建系,更好地培养建筑和城市规划的专门人材。
  1948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4月,被选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梁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兼营建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直属的修建处(建筑工程部前身)顾问。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担任过国徽的设计组长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历任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城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全国科协、科联委员会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委会副主任,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参加过北京十大建筑设计工作,对保护北京古文物建筑提出过很多建议,对保存团城和成贤街牌楼作出了贡献。
  1962年,梁思成南下广西调查,还回到新会故乡茶坑村与乡亲团聚,在县城指导华侨大厦改建工程,对县里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回北京后,又接受为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设计,为促进中日友好作出努力。英国著名建筑学者李约瑟说他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极“左”势力迫害, 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而遭受批判,身心受到摧残。
  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1岁。打倒“四人帮”后,恢复名誉,并决定整理编辑出版他的著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23
梁思成和林徽因

林徽因于一九0四年出生在福建侯官一个官宦世家,她的父亲林长民是二十世纪初出名的政治言论家和政治活动家,曾经当过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林微因天资丽质,聪颖淑慧,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十六岁随父到英国读书一年,后又和梁思成一起到美国学习建筑。梁思成于一九0一年出生在日本,父亲梁启超是著名的维新运动领袖,也是著名的政治言论家和政治活动家,当过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梁思成小学在日本读书,后来在清华读中学,受父亲的影响国学功底较深,而且有非常好的美术基础,后来和林徽因结伴到美国留学学习建筑。梁启超和林长民在政治派系上同属研究系,两人关系密切,友情笃深,同有结为儿女亲家的愿望,便私下为梁思成和林徽因订下了婚约。但两人都是开明人士,表明等儿女长大成人,再由他们自己做出最后的决定。梁思成十六岁时按照父亲的指示过府到林家与林徽因见面,两人从此开始认识和交往,及至林徽因从英国回来,两人关系进一步确定,并于一九二四年共同到美国留学,一九二八年毕业后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从此,林徽因协助和伴随梁思成开始了建筑教学和古建筑研究工作,共同成为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他们的足迹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进行了大量的古建筑考古工作,写出了《中国古代建筑史》这一宏篇巨著。他们是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爱祖国。八年抗战期间,他们在四川西南部的乡村居住,在贫病交加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古建筑研究,美国友人劝他们到美国去治病和治学,他们没有同意,向友人表示:死,也要死在中国的土地上。新中国成立前,许多美国友人劝他们到美国定居,他们也没有同意,而是留下来,以饱满的热情,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和建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梁思成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林徽因任教授,他们还同时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职务。国旗方案的确定,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都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梁思成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的三宝之一。
作为一代才貌双全的女性,林徽因影响了梁思成的一生。梁当时只所以决定学习建筑,是受林徽因的引导。林在英国学习时从英国一位女同学那里了解了建筑学的内容,便喜欢上了集造型艺术和实用相结合的建筑学,回国后也引导梁思成确定以建筑学为学习的方向,从此一同走上了建筑研究的道路,塑造了中国建筑界的泰斗人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