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三则中止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2、一词多义

1)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2)意:神情, 意暇甚。意途,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3)敌: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4)前: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狼三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共三则。

《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并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屠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夫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1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二、赏析

第一则

从狼的角度看——贪婪会使自己丧命;从屠夫的角度看——分清主次,生命重于身外之物,不因小失大。

第二则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人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曲。

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佼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第三则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三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