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语文的进来帮帮我!~~[如果对我有帮助,100分归你啦]

我语文的基础知识不好,请解释一下主、谓、宾、定、状、补这些句子成分,不要说得太过专业,最好有些例子,用自己的话说。
现在我们正学着文言文,什么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啥玩意儿的,搞得我的头都大了~~

http://www.rbedu.com/detail.php?id=1974
从这里下文言文语法
句式倒装
古今汉语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在正常情况下,汉语句子成份是有一定顺序的。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修饰限制或在中心词前,补充成份在谓语后。
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充当句子成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定语可以放在中心语的后面,甚至有时候谓语还可以放到主语的前面等。
常见的倒装有以下的五种:
1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
否定句中
出现结构助词

2定语后置:
数量性定语后置
修饰性定语后置
“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
3介词并语前置
4介词宾语的位置,
5谓语前置
(1) 宾语前置
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其类有三:
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
例如,
① 大王来 何操 ?
② 沛公 安在 ?
③ 臣实不才,又谁 敢怨 ?
④ 圣王有百,吾 孰法 焉?
⑤ “许子冠乎?”曰:“冠。”曰:“ 奚 冠?”曰:“冠素”。
⑥ 吾 谁欺 ,欺天乎?
上解中疑问代词“何”、“安”、“谁”、“孰”、“奚”,都是用作宾语而置于谓语的前边的。例(3)的“敢”是能愿动词,它必须与动词连在一,所以“谁”用在“敢”之前。最有启发性的是例(6),“欺天乎”当然也是疑问句。但由于“天”这个宾语是名词。不是疑问代词。所以放在动词“欺”的后面。
二、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母、无、未、、弗、勿、莫等。
例如:
①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 也。 (未有之)
②臣未 之闻 也 (未闻之)
③我无 尔诈 ,尔无我虞。 (无诈尔…)
④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 或欺 。 (莫欺之)
△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汉语中相当严格的。据统计,《左传》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占98.4%。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并不那么严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一些后置的情况。例如:
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 何求 。
汉代以后,这种宾语更是大量后置,例如:
②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 为之 。
虽然汉代以后的文言文,前置和后置并存。我们可以认为前置是沿袭先秦语法规则,是文人仿古的结果。
(三)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
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上“是”或“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例如:
① 宋何 罪之有 ?
②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虢之谓 也。
③ 将 虢是灭 ,何爱于虞?
④ 我周之东迁, 晋郑依 焉。
⑤ 王贪而无信, 唯蔡是感 。(感通憾怨恨)
⑥ 子曰:“求,无乃 尔是过 与?(责备你)
其各例意思分别是:宋有何罪、说的是虞虢、将灭虢、依晋郑、感蔡、过尔。
为了强调行为的单一性、排他性和论断性,便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以上例 就是这种格式。这种句式仍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惟命是从”“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其他语句如:
1惟余马首是瞻。 (只要看我的马头就行了)
2惟陈言之务去。 (只要是陈旧的语言就务必去除)
以上各句翻译要体现出“只要…就”的意思来,如只要是命令就听从,只要有利就图,只要是人才就举荐。
古汉语中,还有些没有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但并不多见。
(2)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名词中心语前面,用来修饰中心语。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或者因为定语过长没,而为了使语言更流畅,于是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边。今译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语前面,其格式有三类
〈1〉数量性定语后置
① 命子封帅 车-- 三百乘 以伐京。
② 不豫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③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2〉修饰性的定语后置
①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分别译为:“长长的剑”(陆离,形容剑之长),“高高的切云冠”(崔嵬,形容冠之高)。高高的庙堂,远远的江湖。
〈3〉“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
① 太子宾客 -- 知其事音,皆白衣冠道之。
② 其石 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③ 村中少年 -- 好事者驯养一虫。
译为“知其事的太子宾客:“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的石头:“好事的少年”。都因为有“者”字标志而将定语后置 。
(2) 介词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的宾语通常是在介词后面,但在古代汉语中,也可放在介词之前,主要以下两种:
〈1〉疑问句中,介词的宾语前置
①许子 奚为 不自织? (为什么?)
②何以 战? (凭什么?)
③客 胡为 若此 (为什么?)
④曷为 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为何?)
⑤ 学 恶乎始 ? 恶乎终 ? (从哪里?)
〈2〉一般句式中的介词宾语的前置。
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虽无形式标志,但也可以将宾语提到介词之前。例如:
① 楚国 方城以 为城, 汉水以 为池。
② 楚战士无不 一以当十。
③ 沛公 北向坐,张良 西向待。
在现代汉语中,还有“ 夜以 继日”这类成语是古汉语的遗够
(3) 介宾语短语的位置
介宾短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是,古汉语中表示方式、时间、处所、原因、比较、被动等的介宾断语务作补语。“以、宾”式短语作状语。补语参串,而这些补语的短语,今译时一般要作状语翻译。若仍作补语直译,便感到生际别扭,如:
① 何不 试之以足 ?(用脚试试)
②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
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④ 兵数 破于齐秦 。
⑤ 名垂乎后世 。
例①、②是介对象,③介处所,主动者,⑤介时间,今译时,都应译作状语。
(4) 谓语前置
主倒置,是为了突出谓语的意义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感情色彩,或是为了合乎讲对仗,押音韵,如
①子耶,言伐莒者?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 美哉室!
④ 大哉,其之为君也!
⑤ 灼灼其华
⑥ 竹喧归浣女,动下渔舟
以上之例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
A.疑问句 B.感叹句 C.旧诗词押韵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参考资料:http://www.rbedu.com/detail.php?id=197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07
单句
被动句
在动词做谓语的句子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这样的句子叫做被动句。
被动句举例:
(1) 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
(2) 他们被赶出了家门。
(3) 敌人被消灭了。
(4) 这道题被我做出来了。
6否定句:
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做否定句。
否定句举例:
(1) 这时,在我周围,已不是一个严寒的冰雪之夜。
(2) 这三千里已不是孤零零的半岛。
(3) 古往今来,没有一场真正的革命,不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4) 你不能不让人乐于为你而生,勇于为你而死,为了你而奋发前进。
(5)同来的人都知道,你不会不了解吧。

宾语
宾语是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
宾语举例:(下面画横线的就是宾语)
(1)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2) 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
(3)谁没有使用过纺车呢?
(4) 这是远游赤子准备下的敬老的礼物啊!

补语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
补语举例:(下面画横线的是补语)
(1)路面平坦极了。
(2)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3)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
(4)他坐起来。

陈述句
说明一件事情,有一个表示陈述语气的语调,这种句子叫陈述句。
陈述句举例:
(1) 我们一起上学。
(2) 北京是中国首都。
(3) 你不是我的父亲。
(4)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定语
定语在句子里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定语举例:(下面画横线的就是定语)
(1)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
(2)屋顶和挑台下的灯光,能够把礼堂的各个角落照得通明。
(3)沧浪亭的美,在于它的清幽、古朴。
(4)它是以假山为胜的美丽的园林。

非主谓句
由一个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非主谓语举例
(1)打雷了。
(2)前进!
(3)不许随地吐痰!
(4)轮到你了。
(5)妙!
(6)好高的树啊!
(7)卫星!

否定句
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做否定句。
否定句举例:
(1) 这时,在我周围,已不是一个严寒的冰雪之夜。
(2) 这三千里已不是孤零零的半岛。
(3) 古往今来,没有一场真正的革命,不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4) 你不能不让人乐于为你而生,勇于为你而死,为了你而奋发前进。
(5)同来的人都知道,你不会不了解吧。

感叹句
表示某种感情,有一个表示感叹语气的语调,这种句子叫感叹句。
感叹句举例:
(1) 好快的速度呀!
(2) 我们伟大的祖国!
(3) 终于到家了!
(4) 我多么爱你呀,妈妈!

肯定句
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肯定句举例:
(1)今天天气好!
(2)这场革命大大推动了社会进程。
(3)国庆节放假七天。
(4) 简直是太好了!

祈使句表示请求或命令,有一个表示祈使语气的语调,这种句子叫祈使句。祈使句举例:(1) 不要随地吐痰!(2) 站住!(3) 你快走吧,(4) 听听他怎么说。

谓语
谓语是句子陈述的内容。
谓语举例:(下面画横线的就是谓语)
(1)祝福的声音响起来了。
(2) 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
(3) 后死诸君多努力。
(4) 我们的祖国领土辽阔。

疑问句
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个表示疑问语气的语调,这种句子叫疑问句。
(1)请问王府井怎么走?
(2) 这道题你会不会做?
(3) 你是吃中餐,还是吃西餐?
(4)你竟然不认识她?

主动句
在动词做谓语的句子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做主动句。
主动句举例:
(1)大家认识了他的真实面目。
(2)我会做这道题。
(3) 我做出这了道题。
(4) 这病折磨了我二十年。

主谓句
由主谓短语构成,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主谓句举例:
(1)战士们在挖防空壕。
(2)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3)你快走吧!
(4)这座楼多高哇!
(5)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主语
主语是句子的陈述对象。
主语举例:(下面画横线的就是主语)
(1) 我们每天的事大概就是掘蚯蚓。
(2) 一只鸟儿失去了翅膀。
(3) 一只鸟儿失去了翅膀,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4) 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是公共的。

状语
状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代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状语举例:
(1)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
(2) 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
(3) 战马在呼啸。
(4) 在如此众多的人造卫星中,“病号”不少
第2个回答  2006-05-07
典型的一个句子表达一个事件,主即事件的主体(执行者),谓表事件的性质,宾即谓语作用的对象。
第3个回答  2006-05-07
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谓语是动作,宾语是动作的接受者,主谓宾式句子的主要成分。定于修饰主语和宾语,状语修饰谓语,补语是补充说明句子的。
eg:
快乐的(定语)小明(主语)高高兴兴地(状语)打扫(谓语)满是尘土的(定于)院子(宾语)
补语没想好该怎么加~
第4个回答  2006-05-08
都被他们说完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