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以”作介词表因为和作连词表因果关系怎么判断?

如题所述

  文言虚词“以”作介词有表原因的用法,作连词时也有表因果关系的用法,辨别方法是:
  一. "以"作介词时,"以"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词组构成一个介词词组(也有叫作"介词结构"或"介宾短语”.如
  “而吾~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且~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意】“以”作介词时,有修饰或限制作用,介宾短语后可加“而”,如~捕蛇(而)独存,~一壁之故(而)逆强秦之欢.
  (二) "以"作连词
  "以"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可以是词和词,词组和词组;也可以是句子和句子."以"作连词,在用法上和"而"有许多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下面仅举例说明“以”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的情况,表示原因,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或“由于”.例:
  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注意】“以”做连词,没有修饰和限制作用,只起关联作用,且因果配套使用,即有因必有果,可以加“所以”或“之所以”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之所以)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