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之肾气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1、【原文】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四两    薯蓣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两(炮)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心典》: 肾之脉,起于足,而入于腹。肾气不治,湿寒之气,随经上入,聚于少腹,为之不仁。是非驱湿散寒之剂所可治者,须以肾气丸补肾中之气,以为生阳化湿之用也。

2、【原文】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心典》: 下焦之分,少阴主之。少阴虽为阴脏,而中有元阳,所以温经脏,行阴阳,司开合者也。虚劳之人,损伤少阴肾气,是以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程氏所谓 “肾间动气已损”者是矣。八味肾气丸,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化水,乃补下治下之良剂也。

3、【原文】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心典》: 气为饮抑则短,欲引其气,必蠲其饮。饮,水类也。治水,必自小便去之。苓桂术甘,益土气以行水;肾气丸,养阳气以化阴,虽所主不同,而利小便则一也。

4、【原文】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心典》: 男子以肾为事,肾中有气,所以主气化,行津液,而润心肺者也。此气既虚,则不能上至;气不至,则水亦不至,而心肺失其润矣。盖水液属阴,非气不至;气虽属阳,中实含水。水之与气,未尝相离也。肾气丸中有桂、附,所以斡旋肾中颓堕之气,而使上行心肺之分,故名曰肾气。不然,则滋阴润燥之品,同于饮水无济,但益下趋之势而已;驯至阳气全消,有降无升,饮一溲二,而死不治。夫岂知饮入于胃,非得肾中真阳,焉能游溢精气,而上输脾肺耶?

按:消渴证,有太阴、厥阴、阳明、少阴之异。系太阴者,心热移肺也;系厥阴者,风胜则干,抑火从木出也;系阳明者,火燔而土燥也;系少阴者,水虚不能制火也。然此不言水虚不能制火,而言火虚不能化水,则法之变而论之精也。惟火不化水,故饮一斗,水亦一斗,不然,未有不为火所消者矣。推而言之,厥阴内热之渴,水为热所消,其小便必不多;阳明内坚之渴,水入不能内润,而从旁转,其小便虽数,而出亦必少也。

5、【原文】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心典》: 饮食如故,病不由中焦也。了戾与缭戾同,胞系缭戾而不顺,则胞为之转,胞转则不得溺也。由是下气上逆,而倚息;上气不能下通,而烦热不得卧。治以肾气者,上焦之气,肾主之,肾气得理,庶缭者顺,戾者平,而闭乃通耳。

【词解】 转胞:胞是指膀胱;转是转动,指功能异常。 了戾:扭转乖戾不和。倚息:以背依物而呼吸,叫“倚息”。

【诠解】 本条是论述妇人转胞的辨证论治。因为病不在脾胃,所以饮食如常。由于肾气虚弱,不能温暖膀胱,膀胱虚寒,气化不行,所以不得溺。尿液聚在膀胱不出,常见脐下急痛等证。水气为病而使肾阳不得下潜,所以烦热;肾不纳气,而反倚息不得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