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之间的友谊?

脆弱还是怎样?你的是怎样的?

有人说,大学里很难找到纯粹的友谊,不知大家是否也这样觉得?友谊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不想它与任何利益联系在一起。可是大学的友谊还会像小学、初中或者高中那样纯粹了呢?答案是不一定。

你可能会在大学遇到很好的人,也许会是一辈子的朋友,因为大学在一起四年,尤其是室友,一天大部分时间其实都和室友在一起,又是一样的专业,所以毕业以后联系的基本都是大学同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找大学同学解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在大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大学涉及更多的利益,并且大学都是来自不同地方,性格不同的人,所以说大学能一直联系的人真的值得一辈子。

中学和中学以前的友谊是单纯的,两人因志趣相投或有共同话题而建立友谊。大学生对友谊观有更深刻的认识,朋友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志同道合,也不再是一起聊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为彼此着想,比如身体健康,学习工作,经济利益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建立友谊。当今大学生主要是90后,90后大学生有较强的民主平等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更加注重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大学人际交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交流学习,寻找友谊,交往对象也不仅仅限于本班、本系和本校的,目前,网络交流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

根据调查也显示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大于男生,尤其在交谈、待人、和异性交往能力方面优于男生,其实真正的友谊并没有性别的界限,真正的朋友不仅能看到和欣赏你的优点,更能客观的指出和真正的帮助和改正你的不足,不仅能在你幸福时锦上添花,更能在你遭遇困苦时雪中送炭,其实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的友谊,只有为了完美友谊而共同用各自的责任和信任坚持不懈的过程。

相信每个人都能遇到那个一辈子的朋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1

大学同学之间的友情如何,真的是因人而异。比如我觉得跟大学同学之间感情就很深厚。大学在一起四年,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刚在一起住宿舍时,还各说各的家乡话,各有各的小习惯,后来时间久了大家发现,我们能够建立很好的默契,很好的融入彼此的生活中去。

记得大二快放暑假的时候,离家比较近的同学都回家去了,剩下包括我在内的三个同学在宿舍住。同学A想看世界杯,同学B想要约会前用卷发棒卷个头发,大家一商量决定从走廊的应急灯上接个电源。我们三个偷偷摸摸地搞了半天终于接好了电,而且线路很隐蔽一般人从走廊绝对看不出来。谁知没一会儿,管理员就出现在我们宿舍,当时我们看着世界杯卷着头发,尴尬得不行。

那真是年轻最美好的回忆。多少年过去了,我依然觉得跟大学同学很亲近。即使毕业之后我们各奔东西,各自在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中忙碌奔波,平时并不经常联系。可每当翻到朋友圈同学发的动态,都会浮想起以前在大学一起相处的日子。让我在一天的疲惫中会心一笑。

去年上半年,我大学舍友的弟弟突然患了白血病,她在朋友圈里面发布了爱心筹。同学们看到了这个消息以后,自发组织了捐款,一个班帮他筹了1万多块钱的医药费,为此这个同学非常感动。

大学时代我们还比较单纯,我们的友谊不掺杂任何利益,这样的感情就像一杯清酒,随着时间越来越浓醇。

第2个回答  2023-02-03

《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大学时代的友谊,可以说简单,也可以说复杂,简单就是你住在哪个寝室,,你就跟哪个寝室好。也是属于小团体活动。属于人类群居的惯性了。如何处理好与室友的关系,请看下列几点:

1.不过分了解他人生活

你偶尔问别人一些私人问题,并且别人愿意告诉你的情况下,可以去进行相互交流,但是如果是上升到了打扰人家的程度,你最好是点到为止,这样只会招人嫌。留下不好的印象。

2.取消你的中庸思想,别当老好人

如果寝室一旦有人发生口角或者什么矛盾,别总是急匆匆去劝解双方。你可以建议几句,但是也别太积极。是人家的事情,你掺和进来,没准儿,自己还深受其害。

3.请勿纵容巨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幼儿园,老师们不就开始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怎么一上大学,大家都开始四肢退化了?点外卖要室友去拿,带书本要室友带,帮你签到你在寝室呼呼大睡,生活作息是美国区时,脑容量是树袋熊,做派是大老爷,室友不是子女,有些室友感觉像在养老院。远离“巨婴”,幸福一生。

第3个回答  2019-06-21

大学生之间的友谊这个范围非常广,因为每个人对友谊的标准不同,每个人的三观不同,所以会导致在友谊这个问题上的处理方法不一样。

一般来说,过了青春期以后,人的价值观就会形成,所以青春期之前的小孩子相对单纯,而青春期之后也就是初中阶段开始,小孩子就开始变得有些不单纯了,开始以利益为导向来作为他们自己的行动准则。到了大学那么更是进一步的成熟一些了,所以大学生的友谊真不好讲,有的可能非常世故,有的可能非常的单纯,有的讲利益,有的讲义气,有的非常自私自我,有的可能比较理性……

所以关键还是要看个人,或者说你有什么相关的案例,简单的说一下,网友们可以帮你分析一下,没有案例的真的不好讲,关键还是看个人,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的是差很多。

第4个回答  2019-06-21
曾经听别人说:“大学里,每天朝夕相处的人,也未必是真心朋友。”大学里虽不及社会,但也是个小社会,在这里充满着虚伪与世故,还有“适者生存”的不变真理,让人失去了相信友谊信念。在大学里,我们叫朋友,最先似乎取决于第一时间与谁接触的最多,可以一起出去玩,一起吃饭,一起学习,在毫无亲朋的陌生人堆里,会将他归于朋友之列,这样自己就不孤独,也许大学里的友谊,仅限于相互陪伴。两颗心的距离,不是手牵手就能缩近的。

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友谊是人生命中重要的东西,而且我还非常相信它——大学友谊。因为我在这个大学里已经交到了一个很好的女孩子作为我的朋友。所以我对待大学同学之间友谊的态度是乐观的。

我通过对接触到的同学的观察,对大学生同学之间友谊有如下想法: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互相依存,互相交往。于是在客观上就会产生这种互相交往的需要,生活中没有友谊是不可想象的。

目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社会节奏加快,道德的日益沦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面更广,但大多是出于工作,交往层次很低,相互间的信任度低,功利心强。这是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特征。但是在大学校园内,同学之间虽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但是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在大学生间仍然有明显体现。

大学生在心理上有对朋友的渴望,一般会交一两个知心朋友,但是在交友的选择上经常会表现出目的性、功利性,传统观念的乐交诤友是要求人们趋善去恶,交友原则上要寻求性格爱好相似的朋友,就是平常所说的有共同语言,再有一种是寻求能对自身缺陷的补充的伙伴,希望在学习上或思想上得到对方的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帮助对方,两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按着这个信条,希望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学生在择友过程中,一般还会注意考虑对方的道德风貌,更愿意同那些思想品德好、为人正派的同学交朋友。其实,我们应该有诚挚的友谊,规范着交往双方,使双方在交往中互相尊重、真诚相待。人们在友谊的这种道德力量中获得自尊满足感和情感归属感。友谊的力量还让人们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人类共同的价值和意义,并自觉地把这种道德情感向社会范围扩展,把自己与他人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