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芒棒区

如题所述

该区属梁江微板块相组(X)中的高黎贡山刚性块体相(X1)。该相由混合岩化片麻岩、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角闪岩、石墨黑云片岩、长石夕线黑云石英片岩和大理岩等组成,变质程度达高绿片岩—角闪岩相,常呈逆冲片出现,为仰冲板块的活化基底。该区基底由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深变质岩构成,燕山至喜马拉雅期,整体处于热隆张裂的构造背景,岩浆活动频繁,新生代盆地发育。

该区由于处于热隆张裂的构造环境,且在地质发展演化史上,各向应力强弱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造成区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主体构造线呈近南北向,北东、北西及近东西向构造处于从属地位。又从图像解译可知,区内环形构造十分发育,成因复杂,褶皱构造残缺不全。

(一)地层

该区地层区划属藏滇地层大区的冈底斯—腾冲地层区,具体位于腾冲地层分区。基底是由中元古代至古生代地层组成的褶皱带,刚性程度较高。新生代以来形成了一系列新生盆地,盆地充填新近系及第四系。区内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石炭系下统、新近系中新统南林组、上新统芒棒组及第四系(表3-1)。

各地层分布、岩性特征及典型影像标志列于表3-2。

(二)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类复杂,分布广泛。区内岩浆岩划分见表3-3。

由于喷出岩同时又是地层的组成部分,其分布及特征在地层部分已有阐述,此不赘述。现将侵入岩特征列于表3-4。

表3-1 腾冲芒棒区地层划分表

表3-2 腾冲芒棒区岩石地层特征及典型影像标志表

续表

表3-3 腾冲芒棒区岩浆岩划分表

表3-4 腾冲芒棒区侵入岩特征及典型影像标志表

(三)构造

新解译及修改断裂构造40余条,其中主干断裂8条。包括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四组。以近南北向断裂为主,近东西向断裂次之,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为一组共轭断裂,居次要地位。其中近东西向断裂形成最早、且活动时间最长,它切割了其他几组断裂;北东向和北西向共轭断裂形成时间晚于近东西向断裂,它们在后期也有不同程度的复活;近南北向断裂是区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形成最晚的一组断裂。上述各组同级别断裂具有近等间距分布的特点,近南北向主干断裂其间距约14km,近东西向断裂间距约15km。区内主干断裂特征及典型影像特征见表3-5。

表3-5 腾冲芒棒区主干断裂构造特征及典型影像标志表

共解译环形构造约20个,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西部及南部,见腾冲芒棒地区构造解译图。区内环形构造成因较为复杂,规模不等,形态不一。其中火山口或火山机构形成的环形构造占绝对优势,其次为侵入岩体或弧形断裂形成的环形构造。现将规模较大的9个环形构造特征及典型影像标志列于表3-6。

表3-6 腾冲芒棒区主要环形构造特征及典型影像标志表

续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