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前如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想知道在这最后的两个月里怎样科学、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才能在中考中正常发挥?

谢谢了!

1、清晨6点-8点:

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2、上午9点-11点:

试验表明此时短期记忆效果很奇妙。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这个时候人的耐力是最好的,是可以接受一些“考验”,所以像逻辑性的、难度大的课程可安排在这个时间复习,比如物理。

3、正午13点-14点:

学习最怕打疲劳战,不午休真的会影响学习。适当的午休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中午一定要适当的休息。

如果中午不休息,一方面除了在精神上萎靡不振,另一方面还会使晚上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不是打瞌睡,就是看不进去书。



4、下午15点-16点:

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特棒。午休切莫过长,辜负这段第二最佳时间(相对清晨而言)。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这个时间段的长期记忆效果最好,可安排记忆一些需要永久记忆的东西。

5、傍晚17点-18点:

是完成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的好时间,安排得当,可以一当二。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6、晚饭后:

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看完《新闻联播》后,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晚饭后,可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复习,可以语数外文理科交替安排复习。晚上定时睡觉,必须赶在晚上11点之前休息,养成一个好习惯,晚上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第二天的充沛精力和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9

总则

1.不要再学习新的东西(或做很难的题)。剩下的几天里,无法牢固掌握,反而由于没有完全弄明白少了自信,心理没底。

2.注意身体。

3.调整睡眠。最后一天什么也不要想,多运动,脑子里空空的,容易入睡,也不会胡思乱想。

4.计划要尽量定少一些。万一完不成,会伤害自信,心里没底。

距离中考9天

掌握分析方式

考生现在进入最后复习阶段,如何把握这段时间,使自己有所收获和提高呢?

首先,不要老盯着难题做了。现在所做的难题,99%不是中考题,中考题中所有的题目,从知识上、解题方法和技巧上,其实前面的复习中都已经储备了,做难题只有一个作用,增加心理负担——还有这么多题不会做。

第二,把前一段做过的题进行整理,如果现在还不会做,最好请老师辅导。关键在于有助于在上考场时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态,我该学的都学会了;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反馈到知识点上,回归课本,重新掌握基础知识。

要把近两年的中考题做一做,做完以后,要和参考答案进行认真对照,根据评分标准掌握采分点,规范做题,不要造成无谓的丢分。

第三,这段时间还可以多准备一些写作材料,如人的故事、典故、报纸上的重要新闻和评论等,以便在写作文时用。

距离中考8天

形成思维规律

中考考的是知识,也是思维,7门学科高度集中在两天时间内,所以考生在考前一定要学会不同课程之间的思维转移。

最为恰当的做法是,一门课程的考试结束后,不翻书,不对答案,让思维和情绪完全丢开对这门课的全部印象,全面转入对后一门课程的思考,这样到考试开始时,思维就可以处于更高的活跃期。

距离中考7天

保证睡眠质量

考前一周,许多考生表现出诸如烦躁、做题时出现无谓失误等状况,这些都是由长时间身心疲惫造成的,要改变这些状况,中考前一个星期左右,从作息时间上调整,原来晚上12点或者说一点睡觉,现在开始提前一个或一个半小时入睡,蓄积能力和精力。

睡眠状况直接影响着身体状态,从考前一个星期开始,应该把调整睡眠放在重要位置上。有些考生由于紧张、生物钟紊乱等原因,考前会失眠,这里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第一,不要总想着中考时会出现什么“万一”,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一定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

第二,不要开“夜车”,根据自己的情况计划出符合自己的作息时间,一定要按时作息,这样生物钟才能正常工作;

第三,如果失眠,尽可能不要用药物,可以进行食疗,比如说睡前喝一杯牛奶或吃一个苹果;

第四,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睡前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夜间起床次数,影响睡眠质量。

个别身体素质不太好的考生,容易感冒、发烧的,一定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或者到医院去咨询大夫,如果真到考试时感冒、发烧,不仅仅影响考试成绩,还会影响心理状态。

距离中考6天

调整家庭关系

许多学校在考前一个星期左右会放假,考生可以在家学,老师在学校答疑,给考生留出自由复习时间。从这时起,因为考生回归了家庭,所以家长的重要性就突显了出来。考生、家长之间的关系需要调整。

家长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家长的情绪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会影响到考生。同时,家长不要和考生谈论中考的事,不要给孩子过高的目标,不要过分计较模拟题的成绩,不要问孩子准备得怎么样、有没有把握等问题。

在这时,中考期间是否由家长陪考,需要考生和家长坐下来共同商定了。

有些考生认为,家长不离左右陪着,自己底气可以更足些,紧张感也可消除不少;但有些孩子独立性较强,家长跟着,会让他感到压抑不适。

总之,家长在决定是否陪考这一问题时,一定要尊重考生自己的意见,甚至陪考人是谁,都应由考生自己决定。

距离中考5天

开始放松身心

放松身心,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体育、娱乐活动,并应该坚持到临考前。

适当的体育运动,比如散步、做操、慢跑等有助于心情稳定与放松。

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比如,不要过多时间进行体力消耗大、易产生疲劳感的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最好不要游泳、爬山,以免出现意外伤害。

还可适当有些娱乐活动,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看自己喜欢看的轻松的电视节目,帮助自己情绪放松。

距离中考4天

制定考试方案

要能做到从容进考场,就得提前准备,不然就会临阵慌乱。制订方案要本着不放过考试当天每个细节的宗旨。

从作息时间上说,要有充裕的时间吃早餐,一般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之前用餐完毕,但不要吃得过饱,否则,过多的血液还在帮助消化,大脑就会相对缺血,影响考生在考场上智力的发挥。

上午考完后,休息一会儿后,再吃午饭。午饭后不要马上睡觉,稍微活动,散散步,听听音乐。午睡时间安排30分钟到40分钟即可。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醒考生,以免考试迟到。

考前不要再心急火燎乱翻书,先不说是不是真有许多地方没有复习到,就是这种慌张状态足已难出好成绩;考完就完,考一科少一科,不对题,这样有利于以稳定的情绪再战。

距离中考3天

做好物质准备

中考所用的铅笔、钢笔、橡皮、小刀、圆规、尺子以及准考证等,都应归纳在一起,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或文件袋中。

可以准备一条小毛巾,用来擦汗。

确定中考当天要穿的衣服,并单独放置,别到了早晨,因为挑选衣服而耽误时间。

不要自己夹带草稿纸,不要把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

距离中考2天

熟悉考场环境

去考点熟悉考场环境。确定去考场的方式。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求助于监考老师或警察。

一定要算准路上所需时间,并要留出富余。考试当天在去考场的路上,行走速度一定要慢,快了会造成慌乱的感觉,直接影响进入考场后的心理状态。

一定要看清楚考场的要求,是否需要提前进场,是否需要测温,是否需要打印健康码等等。

距离中考1天

考前大检查

考生在考前一天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好心态,做好考前心理准备与物质准备的大检查,以良好的心态、充沛的体力与精力,充满信心迎接明天的考试。

起床要与平时起床时间一样,比平时起床早或晚都不利于以平常心对待中考,有可能打破经过调整已形成的稳定的生理节奏和心理节奏;中午1时至2时睡午觉,如果睡不着,闭目养神。

到了晚上,与平时一样的时间睡觉,切记不要过早睡觉,睡不着,反而影响情绪。如果这时按时睡觉也睡不着,顺其自然,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即使少睡几个小时,也不会对明天的考试有多大影响。

早、中、晚三餐的时间要与平时时间一样,吃的东西也要和平时一样为好。没有必要在这一天加强营养,只要食欲好就行。但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冷饮。

丢开所有复习资料,停止复习,轻松愉快地休息一天,调整一下因长期复习而一直紧张的神经。

另外,检查考试当天所做好的物质准备,晚上注意听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雨具、防晒工具的准备。

最好不与家长谈论易引起情绪波动的事,这里家长也要注意切忌因小事与考生发生冲突;不与同学讨论难题、偏题,否则可能引起信心不足。

在最后一科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两种心态:

一是自己感觉前面几科考得好而沾沾自喜,导致做起题来粗心大意,犯一些本不该犯的错误;

另一种是感觉前面几科考得不好而灰心丧气,觉得自己这科考得再好也于事无补了。

这时候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别开玩笑了!我怎么知道考得好还是不好?在最后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一定要排除杂念,善始善终,攻下最后一个堡垒,取得胜利!

最后,希望同学们好好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取得一个好成绩!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05
为确保健康、高效复习,应注意:
1、一定要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形成规律。中午尽可能小睡一会儿,要想尽一切办法杜绝失眠。在考前一个月内,要将作息时间调整到与考试时间同步。
2、在紧张的复习中不可忘记锻炼身体,但不要做剧烈运动。
3、在复习感到疲倦时,适当做一下脑保健操,如深呼吸、静心、挤按相应穴位等。

选择最适宜的进食时间
据美国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在考试前半个小时进食最为有利。主要因为脑细胞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是葡萄糖,而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与饮食成分和进食时间有关。血糖值在进食后半小时开始上升,1小时达到高峰,2小时后正常。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
1、挤出时间
但是对我们自身来说,社会活动是不是可以做到少而精呢?上学、放学路途时间可以不可以争取利用一些呢?如果运作麻利些,或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一下,就可以把一些杂事中的时间“水分”挤出来学习。
挤时间有各种各样的挤法。有些人是随挤随学,挤出一点就马上利用起来学一点;有些人是把挤出的时间累积到一起进行学习--下午放学后、途中、日常琐事等,都抓紧处理,于是晚上学习的时间就挤出来了。这种把挤出来的时间累积到一起学习的做法是很好的。在所有的可积累起来的学习时间中,早晨和晚上的时间是最好的,因为这两段时间比校长,比较完整,环境比较安静,脑子又比较清醒,适于读书、思考、钻研问题。因此,有“一日之计在于晨”,“闻鸡起舞”的佳话;也常有“灯下漫笔”、“夜读拾零”之类的书文。
在挤时间方面,著名数学家杨乐、张广厚是我们的典范。他们为了节约看报的时间,改在吃饭的时间用收音机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并以此激励自己;为了节约吃饭的时间,他们在喝热粥的时候,用小碗喝的办法。这样的挤时间,真称得上是惜分秒、惜光阴了。
再举一个挤时间的例子。比如要开始学习了,好不容易在书桌旁静下心来,不一会儿就发现一本重要的参考书不在手边,得回过头去找书;一会儿又发现做作业画图用的尺子、圆规不见了……这样零零碎碎地浪费了不少时间,有些比较善于挤时间的同学,在开始学习之前先把学习中要用的工具书、作业本、文具等准备得一应俱全,以免受耽误,节约出更多的时间用以学习。

⒉充分利用零散时间
比如,两堂课之间的课间休息,除了短暂地休息一下,恢复体力振作精神以外,可以及时地复习一下听课笔记,巩固所学到的内容,加深理解,理清线索;将一些需经常记忆、反复记忆的公式、单词等记在便于携带的小卡片上随身装着,利用排队、等车等时间空隙拿出来抓紧学习(活页式的笔记也有同样的攻效);还有人在家中盥洗室的镜子边也贴也这些卡片,一边洗漱一边学习……这种类型的事例,不胜枚举。积少成多、积腋成裘,我们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的边角料,一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不加以利用,就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零散时间,也是宝贵的光阴,放过去了,也是“时不再来”的。让我们爱惜和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吧!

⒊合理支配和利用时间。这里主要探讨一下支配利用时间的一些基本性的原则:
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一般说来,人们在白天精神比较好,记忆力强,思维活跃;而由于生理遗传、社会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在夜间人在这些方面就大不如白天。有统计资料表明,白天1小时=夜晚1.5小时,(从学习效果上看)。但是,有的人属于夜间兴奋型,他们晚上的学习效率比白天高,一般利用夜间学习。这我们也并不反对,但我想提醒一下,考试多是在白天进行,如果晚上过于兴奋而白天精神不振,势必影响临场发挥。建议不妨将生物钟调整一下,提高白天的兴奋度,以适应中考的要求。

分清各类用时的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不要过于琐屑,防止“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了解自己的睡眠规律,确定是利用白天学习为主还是利用晚间学习为主。这在第一点原则里已提到过。另外,在安排时间时,注意要根据睡眠规律,保证睡眠时间。青少年一般要有八个小时的睡眠,才能较好地使脑力和体力得到恢复。如果一味地向睡眠要时间,不适当地过多减少睡眠,完全放弃必要的休息,长期下来会损害身体,学习也会大受影响。

大致确定课下学习时间应该多长。教师的课堂在所讲的内容,多是丰富的、多方面的教材、参考资料、相关学科知识等中提炼出来,高度浓缩、高度概括,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以外,在课下还要拿出相应的时候间进一步复习。据多方面的经验,课上时间与课下时间的比例大致为1:2,即课上一小时,课下学习两小时。

将时间划分成一些有间隔的段落。在前面曾提到过,连续复习四个小时,其效率不如在分隔的四个小时内复习。它们的原理是一致的。有一个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从八小时中拿出一个小时进行运动、娱乐或休息,表面上只学习了七个小时,但由于精力充沛,其效率远大于不间歇地学习八小时。而是将每一小时划分成50分种学习、10分钟休息,这样可获得最佳效率。

预先对各项学习任务可能使用的时间进行估计,对耗时长的工作要提前着手,并且在制订计划时要留有余地,以防出现突发状况打乱计划而致使任务不能完成。一般说来,周末和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不宜过死,应做为机动时间支配,如用来弥补一周内因意外事件而耽误的功课。

下课再介绍每日时间计划的一种形式,它是以表格形式出现,以空白课程表为基础。首先,填入学校规定的全部活动(如出操、上课等)。其次,填入其他经常性活动,如每日交通往返,体育活动、经常性的集会等。第三,填入日常家务的处理、睡眠和饮食的用时状况。这样,表上的空白部分就是我们可以支配用来学习等的时间。通过这张时间表,我们可以制订出每周、每日详细的时间计划,可以用它来检查、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使我们充分、高效地利用时间,达到我们合理地支配和利用时间的目的。

⒋注意劳逸结合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已经精疲力尽了,还要继续干下去,效率既低,身体还会受影响。而如果把身体搞垮了,还怎么能继续学呢?

拿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来说,不是说做眼保健操的时间也应该用来学习,也不是说放下饭碗立刻就要看书,再拿挤进间来说,前面也说过,不能把应有的睡眠时间挤掉。有人误认为“张”而不“驰”、“劳”而不“逸”才算珍惜时间,这是不对的。应该把必要的休息看作是学习和工作所应包括的

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且,休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睡眠、闲谈、散步、娱乐、欣赏艺术……马克思则能以演算数学题作为自己工作之中的小憩。当然,除了休息之外,我们还必须注意体育锻炼,只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才能适应繁忙的学习的重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5-07
平常心最重要
第4个回答  2006-05-06
我说呢就按原来的一样,中考没什么大不了的,保持原状就好啦,心态问题而已,中考呢,是我们的一个小小的难关吧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