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如题所述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基本分类,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从定义上看,两者之间有所区别,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区别和联系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定义不同、分类不同。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于,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以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经济业务,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信息,要对会计要素内容的再分类,科学合理确定的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是什么?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要素可以具体说明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对会计对象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
会计要素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六大板块。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可以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会计科目是什么?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会计科目设立的目的是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监督企业经营业务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设立会计科目应该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与特点、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事前确定分类核算项目的名称,规定其核算内容。
会计科目的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3、为成本核算及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会计科目的设立原则
1、全面性原则。科目的设置应能对各会计要素做全面地反映,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设立会计科目应该遵循全面性原则。
2、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3、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4、清晰性原则。清晰性原则要求设立的会计科目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5、简要实用原则。简要实用原则要求企业在合法的前提下,设置的会计科目必须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所用。
会计科目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可以进行不同分类。按照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根据其反映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