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创设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样的感情

  创设一幅丈夫思恋妻子,想迫切见到妻子的心理画面。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0
怀念的友人终于见面,在一起秉烛夜谈的场景啊,呵呵,挺美的
第2个回答  2015-11-24
  《西厢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和李商隐诗句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释这两句要以前两句为出发“君问归期未有期”,想归而不得归,只好想象归家之后共坐窗畔,回想今日独自在夜雨中的寂寥。创设了一副悠远而含蓄的相思之情。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西厢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和李商隐诗句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释这两句要以前两句为出发“君问归期未有期”,想归而不得归,只好想象归家之后共坐窗畔,回想今日独自在夜雨中的寂寥。创设了一副悠远而含蓄的相思之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9-21
私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