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如题所述

她是汉学家付汉思的妻子。

她被誉为民国闺秀。

她被世人称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她写得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

她擅昆曲,能作诗,善书法,会丹青,“琴棋书画”样样皆精。

她就是合肥四姐妹之一,张充和。

想了很久,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好这个人物,总感觉她和民国时期其他女性是不一样的,她有着那份独属于她的恬淡静雅。她很有才华,在姐妹四人之中是全才,可她似乎对一切都满不在乎,表现得无欲无求。

她像旧时的大家闺秀一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这也仅仅是为了自娱自乐而已。她没有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这样的想法,有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而已。

她生性淡然,认为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保持适当距离。亲而有间,疏而有密。即便是再好的关系,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感,才能让友谊长存。即使是在恋爱、婚姻里,男女双方也要保持相对独立。“刺猬法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她的淡泊,就像她的那首诗里面的那句“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这句话就是对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可能有些人是因为卞之琳的那首耳熟能详的断章而认识她。

也有人因为她是“合肥四姐妹”之一而认识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几个姑娘,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还有人是因为她是沈从文的小姨子而认识她,甚至,湘西凤凰沈从文的墓志铭都是出自她之手。

她没有林徽因,陆小曼那么个性鲜明,她的性格淡漠得在那个时代没有多大的存在感,她只是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她永远活在一个自己创造的古典世界里,那个世界,她推开门,悠然见南山。她不像寻常女子,将爱情描摹得隆重盛大,非此不可。在她的人生里,爱情更像是锦上添花,即便没有也没有关系。她像是遗世而独立的空谷幽兰,在别人遗忘的角落里,散发出属于自己的芬芳。

她曾经说过她对自己的作品就像随地吐痰,无刻意留存。谁有兴趣谁收藏,谁想发表谁发表,“一切随缘”。

如此心性,反而更像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

1914年,张充和出生于上海,祖籍安徽合肥,是张家第四个女娃。

张家姐妹四个的姓名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每个人名字里也有“两条腿”,张冀牗希望女儿们不要困守在闺房里,都能走得更高更远。

恰好当时在张家做客的叔祖母提出把张充和过继给自己想法,一说,张家同意了。叔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在大家族中的张充和生活了16年。

在合肥的老宅中,她坚持写毛笔字。

4岁会背诗,6岁识字,能诵《三字经》、《千字文》。

16岁前闭门苦读《史记》、《汉书》、《左传》、《诗经》等典籍。

这16年是她的一生最单纯最纯粹的时光。

回到张家后,她才发现自己和三个姐姐是那么不同。她们接受的是新时期的新思想,而她过去16年接受的是标准的传统思想。

她羡慕她们身上接受西方思想洗礼后提现出来的“科学”“民主”,而她自认为自己不懂政治。她看似孤僻,实则喜欢一个人默默地看自己的书,写自己的文字。其实她只是享受那样独处的时间罢了。

1933年,19岁的张充和到北平参加三姐张充和和沈从文的婚礼。

这一年,她成功考取了北大中文系。虽然,数学考了个零分,但是作文满分让胡适直接破格录取。事后,胡适才知道那位化名为“张璇”的数学考零分作文满分的人是沈从文的小姨子。当然,这是后话了。

她在北大过了愉快的三年。北大中文系名师济济,胡适,钱穆、冯友兰、闻一多、刘文典授课令她受益良多。

她也经常去清华与弟弟一道去聆听清华的昆曲讲座,参加曲友们的演出活动。

1936年,22岁的她因病休学,大家都觉得可惜,胡适甚至还专门找到她,劝她不要放弃。

她淡然说,她考入北大是糊里糊涂便进了,现在离开,也不觉得有多大遗憾。

她本是满腹经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奇女子,又尚待字闺中,自然不乏追求者。

诗人卞之琳就是其中的一个,只是,后人只知他是真的爱惨了她。

他去沈家拜访沈从文时,在沈家客厅遇见了她。她一身天青色旗袍,浅笑嫣然,回眸瞬间,他的心已然沦陷。至此,展开了他多年的爱慕之情。

他无疑是她众多追求者之中最为执着的一个。

他为她写了很多诗,包括那首他最出名的《断章》

他苦恋她十年未果,满心痴恋唯独给予她一人,甚至在她与付汉思去美国定居后还一直给她写信。

他收集了她的文字,只因她不爱出版,习惯了随写随扔。

他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她出版了很多作品。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情之一字,自古以来便折磨人。他爱她,爱与她有关的一切。

自遇见她后,他的诗歌风格开始改变,情感外泄,虽然她曾经说过不喜欢他写的诗,可还是阻挡不了诗人炽热的爱意。他给她写了很多封信,她不曾回复过。不是她高冷,而是她觉得那是没必要的麻烦,因为他不曾告白过,虽然世人皆知卞之琳爱慕张充和多年,但他只是把他的满腔热情寄予在诗歌上。她不像她的三姐张兆和,不堪沈从文当年热烈追求转而到胡适那里告状,给后人留下一笔笔饭后谈资。她很冷静理智地拒绝回信,依旧和往常一样和他说着话,丝毫不因这些事受到影响。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是一个醉心于古典世界的人,而他是后现代主义诗人,一个恬淡,一个热忱,她对她有欣赏有感动,唯独没有爱情。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愿像三姐那样因为沈从文追了她四年然后点头答应,她不愿像她那样和三姐夫那样凄惨过一生,她要找就找一个自己爱的人,如果没有,她不介意一个人过。

她始终做自己喜欢的事,等待着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存在,坚决不将就。

很快,那个人就要登场了。

沈家的客厅在那个时代,有点类似于昔日林徽因的客厅,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志士。也是在沈家客厅,她认识了付汉思。

傅汉思是北大西语系外籍教授,是世居德国的犹太人,他精通德、法、英、意文学,在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中国学习中文,从事中国历史、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成了名副其实的汉学家。

他与沈从文同为北大教授,彼此之间时常有交流。他是德裔美籍,就任于北大。他本人对汉文化非常崇拜,说起中国历史来比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要了解得多。

事实上,在沈家见到张充和后,他便开始了醉温之意不在酒了。时常出现在沈家,只为与她一遇。他们聊着各自对古典文化的看法,她侧耳倾听他来中国任教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和看法。这位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对汉学修养较深,对中国历史如数家珍,甚至比她还要了解,写起文章来更是一篇是一篇,让她很是服气。

仅仅七个月的时间,他们顺利在一起,然后两人于1948年11月结婚。次年,也就是1949年,他们移居美国。

也许,有人会觉得,卞之琳喜欢了她十年都没追到手,结果被一个外国人七个月就追到了有些不可思议。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爱情的世界里,只有爱与不爱,没有好与不好。

她淡雅如菊,醉心于自己的古典世界里,习惯了与陌生人保持距离。而他,风流倜傥,熟知多国语言,尤爱汉文学。说起历史上的故事来头头是道,连她也不由得高看他几分。很快,这份欣赏在他的刻意追求下逐渐变成了喜欢,自古知音难觅,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姑娘,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家四姐妹,各有特色,她们的才气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张充和与付汉思离开后,他们在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也有过一段艰辛异常的时间,付汉思攻读博士学位,张充和找了份工作供应他的学费,直到他毕业成功当上耶鲁教授。对她而言,那八年她丝毫没有觉得上天对她不公,反而她看得很开,成全他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自己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两全其美。她并不一定要做出什么大学问,她只是为了取乐于己,率性而为。

那几年很快过去,之后付汉思就职于耶鲁大学,而她也在耶鲁,哈佛等名校教习书法和昆曲。

对于国内那几十年间发生的政治动荡,她一概不知。

2015年6月18日张充和去世,享年102岁。

至此,合肥四姐妹已是绝唱。

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管世间如何演绎,星辰如何移转,她的内心始终保持着独属于她的那份与生俱来淡然和优雅。

她淡到极致,也美到极致。内涵真切而不喧哗,感情炙热而不放纵。

她不走林徽因的“女神”人设,也不走陆小曼“交际花”人设,她只做自己,淡雅如菊,无欲亦无求。

这才是最好的她。

也是我喜欢的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